巴彦淖尔市安康酒店软装中室内木作摆件艺术品的主题设计研究

2025-08-27 16:44:48

摘要
在文旅融合深化与酒店行业精细化竞争的背景下,软装设计成为酒店塑造品牌辨识度的核心环节,而室内木作摆件艺术品凭借其天然的材质肌理、温润的视觉质感与深厚的文化承载能力,成为传递地域特色、营造舒适氛围的关键载体。本文以安康酒店为研究对象,聚焦室内木作摆件的主题设计,从融合安康汉江文化、秦巴山水景观、民俗非遗文化三个维度,结合不同定位酒店的功能需求与美学适配性,探究木作摆件的设计策略与实践路径,旨在为安康酒店软装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助力其构建兼具 “汉江灵韵” 与 “秦巴风情” 的特色空间,推动当地酒店行业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安康酒店;软装设计;木作摆件;主题设计;地域文化;汉江
一、引言
随着 “体验式旅居” 理念的普及,酒店已从单纯的住宿空间升级为地域文化展示的 “微型窗口”。安康作为陕南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文化枢纽,坐拥 “中国十大宜居小城” 美誉,既有 “汉江穿城而过” 的水系优势,留存着汉江航运、渔船、码头等文化印记,又背靠秦巴山脉,拥有南宫山、瀛湖、天书峡等秦巴山水奇观,更聚居着汉、回、满、畲等多民族,保留着安康皮影、汉阴社火、紫阳民歌、岚皋藤编等民俗非遗技艺,“山水之秀” 与 “民俗之活” 的交织,为酒店室内木作摆件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当前,安康部分酒店虽引入木作摆件,但存在 “地域元素浅表化(如简单雕刻山水轮廓)、文化内涵缺失(如未解读汉江航运历史)、与酒店定位脱节(如经济型酒店使用名贵硬木摆件)” 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的主题设计,对提升酒店文化品位、增强游客体验感、推动安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50827/9bc919382e755a9a0eaa4953100b7a65.jpg

二、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主题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安康地域文化的核心在于 “山水之灵” 与 “民俗之暖” 的共生,汉江的蜿蜒灵动、秦巴的雄浑苍翠、民俗的鲜活质朴,共同构成木作摆件的创作内核。设计中需依托木材的天然属性,通过艺术化转化,让木作摆件既传递地域特色,又贴合酒店 “舒适休憩” 的核心功能,实现 “文化传递” 与 “居住体验” 的平衡。
2.1 汉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汉江是安康的 “母亲河”,汉江航运的古船、码头的石阶、江上的渔船、岸边的芦苇,以及汉江奇石、鱼类(如汉江鳜鱼)等元素,是木作摆件创作的核心水系素材。设计中需避免对汉江元素的生硬复刻,而是通过 “微缩场景” 与 “形态抽象”,传递汉江文化的灵动与生活气息。
例如,酒店大堂前台的中型木作摆件可围绕 “汉江古渡” 展开创作,采用 “核桃木 + 枫木” 拼接材质:以深色核桃木雕刻简化的古码头石阶,石阶边缘保留木材的天然纹理,模拟岁月侵蚀的斑驳感;石阶上方用浅色枫木打造微型渔船,船体采用 “镂空雕刻” 工艺展现船舱结构,船上放置木质渔翁小人(手持鱼竿),船旁雕刻几株芦苇(用细木丝制作);摆件底部嵌入浅蓝色玻璃,模拟汉江水面,玻璃下安装小型 LED 灯,通电后呈现 “波光粼粼” 的效果,让消费者一进入酒店就感受到汉江的静谧与灵动。此外,汉江鱼类元素可转化为酒店客房书桌的小型木作摆件,采用 “黄杨木” 雕刻:以圆润的黄杨木塑造汉江鳜鱼的流线型身体,表面通过 “阴刻” 技法勾勒鱼鳞纹路,鱼眼镶嵌黑色玛瑙,底座为浅木色,雕刻水波纹样,摆件整体尺寸控制在 15cm×8cm,既传递汉江生态文化,又为客房增添精致感。
2.2 秦巴山水景观的意境化转化
秦巴山脉是安康的生态屏障,南宫山的奇松、瀛湖的岛屿、天书峡的岩石纹理、巴山的竹林等景观,是木作摆件创作的核心山水素材。设计中需通过 “形态简化” 与 “材质拼接”,传递秦巴山水的雄浑与清幽,避免繁复造型干扰客房休憩氛围。
针对酒店高端客房的床头木作摆件,可围绕 “南宫山奇松” 展开设计,采用 “松木 + 崖柏” 组合材质:以粗壮的松木雕刻南宫山岩石底座,底座表面做 “粗凿处理”,保留木材的原始肌理,模拟山石的粗犷质感;岩石上方用崖柏雕刻 “迎客松” 造型,崖柏的天然扭曲纹理恰好展现松枝的苍劲,松针用细木丝制作,呈现 “松针簇拥” 的效果;摆件整体高度控制在 25cm,搭配浅灰色亚麻衬布,既展现秦巴山水的雄浑,又避免传统山水摆件的厚重感,与客房的浅色系床品自然融合,营造 “清幽雅致” 的休憩氛围。此外,瀛湖岛屿元素可转化为酒店餐厅的桌面木作摆件,采用 “多层木片叠加” 技法:以不同厚度的椴木片雕刻瀛湖岛屿的轮廓,从下到上逐层缩小,形成 “层叠山峦” 的立体效果;木片表面喷涂渐变绿漆(从深绿到浅绿),模拟岛屿植被的层次感,底座为圆形木盘,雕刻水波纹样,每座摆件高度控制在 12cm-15cm,放置于餐桌中央,既传递秦巴山水的清幽,又为用餐氛围增添自然气息。
2.3 民俗非遗文化的细节融入
安康的民俗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安康皮影的人物轮廓、汉阴社火的面具造型、紫阳民歌的乐器(如紫阳唢呐)、岚皋藤编的编织纹样等元素,是木作摆件创作的核心民俗素材。设计中需注重 “小而精” 的细节表达,让民俗文化以 “不突兀、有温度” 的方式渗透到酒店空间。

例如,酒店客房的梳妆台木作摆件可围绕 “安康皮影” 展开设计,采用 “杨木 + 牛皮” 结合材质:以轻薄的杨木雕刻皮影人物的轮廓(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人物服饰纹样通过 “线雕” 技法呈现,表面喷涂透明清漆,保留木材的天然色泽;人物背后粘贴小块牛皮,模拟皮影的质感,牛皮边缘用细麻绳装饰,摆件尺寸控制在 18cm×10cm,搭配木质小支架,既传递安康皮影文化,又可作为小型梳妆镜支架(背面安装圆形小镜子),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此外,岚皋藤编纹样可转化为酒店走廊的墙面木作挂件,采用 “杉木 + 藤条” 材质:以杉木为基底,雕刻简化的藤编几何纹样(如菱形纹、波浪纹),纹样凹槽内嵌入细藤条,模拟藤编的编织质感;挂件尺寸控制在 40cm×40cm,线性排列悬挂,每块挂件边缘做圆润处理,避免尖锐边角,让走廊成为 “民俗纹样展示墙”,强化游客对安康民俗文化的记忆。

20250827/31ddea901891d8c43318aefd3cf17976.jpg

三、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主题设计与酒店定位的匹配
不同定位的安康酒店,其目标客群、功能需求与风格调性差异显著。木作摆件需与酒店定位精准契合,才能在 “文化传递” 与 “成本控制”“体验适配” 间找到平衡,避免 “定位与品质错位” 的问题。
3.1 高端度假酒店:凸显文化深度与品质感
安康的高端度假酒店(如瀛湖周边度假酒店、南宫山景区酒店),目标客群为高收入游客、文化爱好者,需求侧重 “沉浸式文化体验” 与 “高端舒适感”。木作摆件需强调 “定制化” 与 “材质高端化”,通过细节设计传递文化深度。
可邀请陕南本地木艺工匠为酒店定制专属木作摆件,主题围绕 “安康山水与民俗共生” 展开。例如,酒店宴会厅的中心木作装置,采用 “金丝楠木 + 胡桃木” 材质:以金丝楠木雕刻汉江蜿蜒的河道轮廓,河道内用胡桃木拼接出微型瀛湖岛屿,岛屿上雕刻小型木塔(模拟瀛湖塔);河道两侧用金丝楠木雕刻秦巴山脉剪影,山脉间嵌入木质民俗元素(如皮影人物、社火面具),通过 “木色对比”(金黄的楠木与深棕的胡桃木)展现画面层次;摆件底部搭配深色石材底座,雕刻安康城市地图,标注汉江、南宫山、天书峡等地标,既具备艺术收藏价值,又彰显地域文化的厚重。同时,酒店客房的书桌摆放小型木作摆件,以 “紫阳唢呐” 为主题,采用 “小叶紫檀” 雕刻:唢呐主体雕刻精细,表面通过 “浮雕” 技法展现唢呐纹饰,吹口处镶嵌银丝,底座为木质,刻有紫阳民歌歌词片段,让高端客群在休憩中感受安康民俗文化的细腻魅力。
3.2 精品民宿:突出个性主题与互动体验
安康的精品民宿(如汉江岸边民宿、平利茶乡民宿),多以 “小众主题” 为特色,目标客群为年轻游客、亲子家庭,需求侧重 “个性化体验” 与 “情感共鸣”。木作摆件需围绕民宿主题展开,融入互动元素,增强游客参与感。
以 “汉江渔居” 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可打造 “汉江渔具 DIY” 系列木作摆件:民宿公共空间设置 “木作体验区”,提供小块松木、简易雕刻工具,游客可在木艺工匠指导下,制作微型木质渔具(如小鱼竿、小渔网框架),作品经打磨、上蜡后,可摆放于客房或带走作为纪念;客房墙面的木作挂件采用 “可拼接模块” 设计,底座为木质框架,挂件模块为不同汉江元素(渔船、芦苇、鱼类),游客可根据喜好自行组合拼接,形成专属的 “汉江主题墙”,既丰富入住体验,又加深对安康汉江文化的记忆。此外,以 “平利茶乡” 为主题的民宿,可在客房设置 “木质茶具拼图”,将木质茶具(茶壶、茶杯)的轮廓雕刻成拼图块,游客拼接完成后可组成小型桌面摆件,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
3.3 经济型酒店:注重实用简约与地域辨识度
安康的经济型酒店(如市区连锁酒店、火车站周边酒店),目标客群为大众游客、短途出行者,需求侧重 “性价比”“便捷性”,木作摆件需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 “轻量化设计” 传递地域特色,同时兼顾实用性。

设计采用 “标准化 + 多功能” 思路,选取安康最具辨识度的元素(汉江渔船、秦巴松枝、皮影人物剪影),采用 “松木 + 椴木” 等低成本材质,工艺以 “模压成型”“简单雕刻” 为主。例如,酒店客房的床头木作摆件,以 “简化版汉江渔船” 为主题,采用 “松木” 制作:渔船主体通过模压工艺成型,表面喷涂浅棕色漆,船身雕刻简单水波纹,摆件底部设计成手机支架形状,尺寸控制在 12cm×20cm,既展现汉江文化,又具备实用功能,制作成本低且适配客房空间。此外,酒店前台的小型木作摆件,以 “秦巴松枝” 为主题,采用 “椴木” 雕刻:松枝造型简约,表面做 “打磨抛光” 处理,底座设计成房卡收纳槽,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提升酒店的地域辨识度。

20250827/fccff8e49e5a1369c6e6f1995c9def41.jpg

四、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主题设计的美学与功能适配
木作摆件需同时满足 “美学表达” 与 “功能适配”—— 既要传递地域文化,又不能干扰酒店空间的使用功能;既要符合空间风格,又要控制尺寸、材质与视觉权重,避免成为空间的 “视觉负担”。
4.1 色彩适配:平衡地域色调与空间氛围
安康地域文化的色彩兼具自然感与民俗感,汉江的湛蓝、秦巴山水的翠绿、皮影的红黑、社火的金黄,设计中需根据酒店空间功能调整色彩比例:大堂等公共空间可适当使用绿、蓝等自然色调,但需搭配木色的温润中和,避免过于鲜艳;客房等休憩空间需弱化高饱和度色彩,以木色(浅棕、米白)为主,如汉江主题摆件选用浅棕色木材、秦巴山水主题摆件搭配淡绿色布艺,确保色彩不刺激神经,贴合休憩氛围;餐厅空间可融入红、黄等民俗色彩,增强食欲与活力,但需控制饱和度(如用浅红、淡黄),避免过于夺目。
4.2 尺寸与形态:适配空间尺度,避免视觉拥挤
安康酒店不同空间的尺寸差异显著,木作摆件需精准控制尺寸:大堂空间开阔,可选用中型木作摆件(高度 30cm-50cm),如 “汉江古渡” 主题摆件,形态以均衡式或错落式为主,增强视觉吸引力;走廊空间狭窄,摆件需小型化(宽度不超过 40cm),如民俗纹样墙面挂件,形态以扁平式或薄立体式为主,避免占用过多空间;客房空间有限,摆件需小巧精致(高度 10cm-25cm),如汉江鱼类摆件、手机支架式渔船摆件,形态以简约抽象或实用化为主,避免繁复造型干扰休息。
4.3 材质适配:兼顾质感与实用性

不同材质的木作摆件需适配酒店空间的使用场景:大堂等公共空间可选用硬木(核桃木、金丝楠木),如 “汉江古渡” 摆件,既能展现自然质感,又耐受高频人流接触;客房等休憩空间需选用软木(松木、椴木),避免硬木的冷硬感,同时软木质地轻盈,便于摆放与维护;餐厅、卫生间等易脏空间需选用 “防水处理木材”(如涂覆防水清漆的松木),如桌面山水摆件,便于清洁,防止受潮变形。同时,所有木作摆件需避免尖锐边角(采用圆角设计)、避免易脱落部件(如细木丝芦苇需加固),确保安全性能。

20250827/cf9c11df9cedd55df15db9392ca2a66d.jpg

五、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主题设计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5.1 存在的问题
当前安康酒店木作摆件设计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地域文化挖掘浅表,多为汉江、秦巴元素的简单雕刻,未解读 “汉江航运的历史意义”“皮影的艺术价值” 等文化内涵,作品同质化严重;二是与酒店定位脱节,如高端酒店使用廉价的拼接木材摆件,经济型酒店摆放名贵硬木摆件,既影响品质感,又增加成本;三是美学与功能失衡,部分摆件尺寸过大、形态繁复,干扰空间使用,或材质不符合场景需求(如卫生间使用未防水处理的木材)。
5.2 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三方面优化:一是深化文化挖掘,酒店联合安康市文化馆、安康学院(本地高校),梳理汉江文化的历史脉络、秦巴山水的生态价值、民俗非遗的符号意义,将文化内涵转化为木作摆件的 “隐性表达”(如用渔船造型传递汉江航运记忆,而非单纯雕刻渔船);二是精准匹配定位,设计前明确酒店客群需求(高端客群注重材质与文化深度、大众客群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制定 “材质 - 工艺 - 成本” 对应标准(高端酒店:定制硬木摆件;经济型酒店:标准化软木摆件);三是强化功能适配,设计师实地考察酒店空间,根据区域尺寸、使用场景、风格调性,调整木作摆件的尺寸、形态与材质,确保文化传递不干扰空间功能。
六、结论
安康酒店室内木作摆件的主题设计,核心在于实现 “地域文化、酒店定位、空间功能” 的三维平衡 —— 通过汉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秦巴山水的意境化转化、民俗非遗的细节融入,让木作摆件成为安康文化的 “鲜活载体”;通过与酒店定位的精准匹配,让摆件既满足客群需求,又控制成本;通过尺寸、色彩、材质的适配,让摆件与酒店空间和谐共生。
未来,随着安康文旅产业的发展,木作摆件可进一步探索 “文化 + 科技” 的融合(如可发光的汉江主题木作、扫描可听民俗故事的 AR 摆件)、“在地化创作”(邀请安康本地木艺工匠、皮影艺人参与设计),让木作摆件不仅是酒店的 “软装元素”,更成为游客 “记忆安康” 的文化符号,助力安康打造 “生态文旅 + 民俗文旅” 双品牌,实现酒店行业与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