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创意研究

2025-08-26 14:55:42

摘要
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极具地域特色的城市,融合了冰雪文化的纯净凛冽、俄式风情的典雅浪漫与闯关东民俗的质朴厚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装饰画作为城市文化与空间美学的重要载体,在哈尔滨的家居装饰、商业空间、文旅场景中具有广泛应用,但当前设计存在地域元素符号化、风格同质化、与现代审美脱节等问题。本文从哈尔滨地域文化的核心维度(冰雪文化、俄式建筑、民俗风情)切入,系统梳理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转译方法,探索 “文化赋能创意、工艺适配主题、场景引导设计” 的创意路径,结合实践案例分析装饰画设计与地域文化、现代空间的融合逻辑,旨在为哈尔滨装饰画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推动地域文化通过装饰画艺术实现当代传播与创新表达。
关键词
哈尔滨;装饰画设计;地域文化;冰雪元素;俄式风情;创意路径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哈尔滨的城市文化诞生于 “冰雪” 与 “多元” 的碰撞:作为中国最北的特大城市,冬季长达 6 个月的冰雪景观孕育了冰雪大世界、雪博会等世界级冰雪 IP,冰雪成为城市最鲜明的自然符号;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东铁路的修建带来了俄式建筑与文化,中央大街的面包石、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果戈里大街的俄式洋房,形成了 “东方莫斯科” 的城市风貌;同时,闯关东移民带来的齐鲁民俗与东北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杀猪菜、扭秧歌、冰灯游园等独特的民俗风情。
装饰画作为哈尔滨空间装饰的重要组成,却未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价值:多数商业装饰画仍以通用的山水、花卉图案为主,缺乏哈尔滨特色;部分融入地域元素的作品,仅简单复制冰雪、教堂等具象符号,未进行艺术化转译;现代风格装饰画又过度借鉴西方抽象元素,与城市文化脱节。随着哈尔滨文旅产业的发展与市民审美水平的提升,对兼具地域辨识度与当代美学的装饰画需求日益迫切,探索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创意路径成为必然。
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上,现有研究多聚焦哈尔滨冰雪艺术、俄式建筑的单独分析,针对 “地域文化如何系统融入装饰画设计” 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构建 “文化元素提取 - 艺术转译 - 工艺落地 - 场景适配” 的创意框架,填补哈尔滨地域装饰画设计的理论空白,为同类地域文化装饰画研究提供范式。

实践意义上,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设计实践:帮助装饰画创作者挖掘哈尔滨文化的独特性,避免题材同质化;引导室内设计师、文旅从业者将地域装饰画与空间需求结合,提升空间的文化氛围;同时,推动哈尔滨装饰画从 “通用商品” 升级为 “地域文化载体”,助力文旅产业与文创经济发展。

20250826/2753980f99b10d63834ff9e13edd8cb5.jpg

二、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地域文化灵感来源
哈尔滨装饰画的创意设计需以地域文化为根基,从自然景观、建筑风貌、民俗风情三个维度提取核心元素,确保设计的独特性与文化深度。
2.1 冰雪文化:自然符号的艺术转化
冰雪是哈尔滨最具辨识度的自然元素,其形态、质感、光影为装饰画提供了丰富灵感:
  • 冰雪形态元素:冰的晶体结构(如六角形雪花、冰棱)、雪的堆积形态(如雪蘑菇、雪坡)、冰雕雪塑的曲线轮廓,可作为装饰画的核心造型。例如,将雪花的对称结构抽象为几何图案,通过重复排列形成简约装饰画;将冰雪大世界的冰塔、冰滑梯轮廓简化为线条,用渐变色彩表现冰雪的通透感。

  • 冰雪质感元素:冰的透明与反光、雪的蓬松与洁白、冰面的裂纹肌理,可通过材质与色彩传递。例如,用蓝色系渐变表现冰的层次,用白色叠加灰色表现雪的蓬松;在装饰画中融入玻璃、亚克力等透明材质,模拟冰的通透质感;通过裂纹纹理的刻画,还原冰面的自然肌理。

  • 冰雪光影元素:冬季哈尔滨的极寒天气下,冰雪反射阳光形成的 “白夜” 景观、冰灯夜间的光影效果、雪地日落的橙粉色调,可作为装饰画的色彩与光影灵感。例如,以 “哈尔滨冰雪夜景” 为主题,用深蓝底色搭配黄色、蓝色灯光光斑,表现冰灯的璀璨;以 “雪地日出” 为主题,用橙红、粉紫渐变表现天空,用白色与浅蓝表现雪地反光,传递冰雪的温暖一面。

2.2 俄式风情:建筑与人文元素的提炼
俄式文化在哈尔滨的建筑、饮食、艺术中留下深刻印记,其中建筑元素最具装饰价值:
  • 俄式建筑造型元素:圣索菲亚教堂的拜占庭式穹顶、中央大街建筑的巴洛克式浮雕、俄式木屋的坡屋顶与雕花窗棂,可提取为装饰画的核心符号。例如,将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抽象为圆形构图,用线条勾勒穹顶的层次,搭配蓝色与金色,表现教堂的庄严与浪漫;将中央大街建筑的阳台、立柱轮廓简化为几何线条,通过重复排列形成图案化装饰画。

  • 俄式装饰纹样元素:俄式建筑中的卷草纹、花卉纹(如向日葵、铃兰)、宗教符号(如东正教十字架),以及俄式民间艺术 “套娃” 的彩绘图案,可丰富装饰画的细节。例如,将卷草纹与冰雪元素结合,设计 “冰雪卷草” 纹样;借鉴套娃的色彩搭配(红、蓝、黄为主),用鲜艳色彩表现俄式风情的活泼。

  • 俄式人文元素:哈尔滨的俄式咖啡馆、面包房、街头的俄式马车,以及市民冬季的俄式滑雪、滑冰场景,可作为装饰画的叙事主题。例如,以 “中央大街冬日午后” 为主题,刻画行人在俄式建筑下行走、在咖啡馆外驻足的场景,用暖色调传递冬日的温馨;以 “俄式冰雪运动” 为主题,表现滑雪、冰球等动态场景,用流畅线条凸显运动的活力。

2.3 民俗风情:本土生活元素的挖掘
哈尔滨的民俗风情融合了闯关东文化与东北本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与地域温度:
  • 民俗活动元素:哈尔滨冰雪节的冰灯游园、春节的扭秧歌、冬捕的丰收场景、夏季的啤酒节,可作为装饰画的叙事主题。例如,以 “哈尔滨冬捕” 为主题,刻画渔民在冰封的江面上凿冰、撒网的场景,用深蓝与白色表现江面与雪地,用橙色表现渔民的衣物,凸显民俗的热闹;以 “冰雪节冰灯” 为主题,描绘市民在冰灯前拍照、游玩的场景,用多彩灯光色彩表现节日氛围。

  • 民俗器物元素:东北大花布、俄式茶炊、冰尜、爬犁、东北民居的火炕与烟囱,可作为装饰画的造型灵感。例如,将东北大花布的 “牡丹”“凤凰” 图案与冰雪元素结合,用大花布的鲜艳色彩搭配冰雪的洁白,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将俄式茶炊与东北暖炕结合,设计 “冬日暖居” 主题装饰画,传递民俗生活的温暖。

  • 民俗饮食元素:哈尔滨红肠、列巴、杀猪菜、冻梨冻柿子,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饮食,可作为装饰画的趣味主题。例如,以 “哈尔滨美食” 为主题,用卡通化风格刻画红肠、列巴的造型,搭配俄式餐桌与东北餐具,形成活泼的装饰画;以 “冬日冻货” 为主题,表现窗台摆放的冻梨、冻柿子,用简约线条与鲜明色彩,还原东北冬季的生活场景。

  • 20250826/e1132574c3d1dd91c21ebaa8f09432fa.jpg

三、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创意路径
哈尔滨装饰画的创意设计需实现 “地域元素的艺术转译”“工艺与主题的适配”“场景与功能的融合”,避免符号化、表面化的表达,具体可通过三个路径落地:
3.1 元素转译:从地域符号到装饰语言
地域元素需经过 “提取 - 简化 - 重构 - 升华” 的转译过程,使其适配装饰画的视觉规律与现代审美:
  • 符号提取与简化:从地域元素中提取核心特征,去除冗余细节,保留辨识度。例如,提取圣索菲亚教堂的 “穹顶 + 十字架” 核心符号,去除建筑的复杂门窗与浮雕,用圆形与直线勾勒简约造型;提取雪花的 “六角形” 结构,去除自然雪花的不规则细节,用对称几何图形表现,适配现代简约风格。

  • 元素重构与组合:将不同维度的地域元素重组,形成新的装饰主题。例如,将 “俄式卷草纹” 与 “冰雪晶体” 组合:用卷草纹的曲线作为装饰画的边框,内部用六角形雪花图案填充,色彩上用俄式风格的蓝色与金色,搭配冰雪的白色,形成 “俄式冰雪” 主题;将 “东北大花布纹样” 与 “冰灯造型” 组合:用大花布的红色、绿色作为底色,绘制冰灯的轮廓,让民俗色彩与冰雪元素碰撞,形成独特视觉效果。

  • 意境升华与抽象:对具象元素进行抽象处理,传递地域文化的意境而非具象场景。例如,设计 “哈尔滨白夜” 主题装饰画时,不直接绘制雪地与天空,而是用:浅蓝、粉紫、白色的色块渐变模拟白夜的光影,用细碎的白色线条表现雪花飘落,通过色彩与线条的组合,让观众感受白夜的静谧与梦幻;设计 “俄式风情街” 主题装饰画时,用:横向的线条模拟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路面,用圆形与三角形的色块组合模拟俄式建筑的穹顶与屋顶,通过色块的大小与色彩对比,传递街道的纵深感与俄式风情。

3.2 工艺适配:根据主题选择材质与技法
装饰画的工艺(材质、技法)需与地域主题深度适配,让工艺成为文化表达的 “助力”,常用工艺与主题的适配逻辑如下:
  • 冰雪主题的工艺选择:需突出冰雪的 “通透、纯净、光影感”,适合选用:

  • 材质:玻璃、亚克力、透明树脂(模拟冰的通透);白色、浅蓝色卡纸、画布(表现雪的洁白);金属箔(如银箔、蓝箔,模拟冰的反光)。

  • 技法:水彩、丙烯(表现冰雪的色彩渐变);拼贴(用透明材质拼贴出冰雪层次);浮雕(用石膏、树脂制作立体雪花、冰棱,增强质感);光影技法(在装饰画背面安装 LED 灯,通过透光材质表现冰雪的光影效果)。例如,制作 “冰雕” 主题装饰画时,用透明亚克力板切割出冰雕的轮廓,表面用喷砂工艺制作冰的纹理,背面安装蓝色 LED 灯,通电后模拟冰雕的晶莹剔透。

  • 俄式风情的工艺选择:需凸显俄式文化的 “典雅、浪漫、精致”,适合选用:

  • 材质:油画布、亚麻布(表现俄式油画的质感);金色、银色颜料(模拟俄式建筑的金属装饰);丝绒、绸缎(用于装饰画边框或背景,增强奢华感)。

  • 技法:油画(细腻刻画俄式建筑的细节与色彩);描金、烫金(在装饰画的线条、纹样处描金,增强俄式风格的精致感);马赛克拼贴(用彩色玻璃马赛克拼贴俄式建筑的穹顶、纹样,还原拜占庭风格的华丽)。例如,制作 “圣索菲亚教堂” 主题装饰画时,用油画技法绘制教堂的穹顶与轮廓,在穹顶的线条处描金,背景用浅蓝色调,模拟哈尔滨冬季的天空,凸显教堂的庄严与浪漫。

  • 民俗风情的工艺选择:需传递民俗文化的 “质朴、活泼、生活感”,适合选用:

  • 材质:木板、粗布(表现民俗的质朴质感);东北大花布面料(直接作为装饰画的基底或拼贴元素);陶土、麻绳(用于立体装饰,增强手工感)。

  • 技法:版画(如木刻版画,表现民俗场景的粗犷与力量);拼贴(用大花布、麻绳、旧报纸等拼贴出民俗器物或场景);彩绘(用鲜艳的丙烯颜料,表现民俗的活泼色彩)。例如,制作 “东北扭秧歌” 主题装饰画时,用木刻版画技法刻画秧歌队伍的动态,色彩上用红、绿、黄等鲜艳色调,背景用粗布材质,增强民俗的质朴感与热闹氛围。

3.3 场景适配:结合空间需求设计主题与形式
哈尔滨装饰画的设计需根据应用场景(家居、商业、文旅)的功能与风格需求,调整主题、尺寸、形式,实现 “装饰性” 与 “空间适配性” 的统一:
  • 家居空间适配:需兼顾装饰性与生活氛围,主题以 “温馨、简约” 为主,尺寸根据空间调整:

  • 客厅:适合大尺寸(如 120cm×80cm)的主题装饰画,如 “哈尔滨冰雪夜景”“俄式风情街”,采用油画、版画等质感较强的工艺,搭配木质或金属边框,与沙发、茶几形成视觉平衡;若客厅为现代简约风格,可选择抽象化的冰雪几何图案,用浅蓝、白色为主色调,避免过于繁复。

  • 卧室:适合小尺寸(如 60cm×40cm)的温馨主题,如 “雪地日出”“俄式咖啡馆一角”,采用水彩、插画等柔和技法,色彩以暖色调(如橙、粉、浅黄)为主,搭配轻薄的无框装裱,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

  • 儿童房:适合活泼的卡通主题,如 “冰雪乐园”“东北民俗卡通人物”,采用拼贴、彩绘等工艺,色彩鲜艳(红、蓝、黄为主),尺寸小巧(如 40cm×30cm),可设计成可更换的挂画,方便孩子成长后更新。

  • 商业空间适配:需传递品牌定位与地域特色,主题以 “吸引眼球、传递文化” 为主:

  • 酒店大堂:适合大型装饰画或装饰画组合,如哈尔滨高端酒店可设计 “圣索菲亚教堂全景”“冰雪大世界全景” 主题,采用油画或马赛克拼贴工艺,尺寸可达 200cm×150cm,搭配厚重的金属边框,提升酒店的档次与地域辨识度;民宿可选择 “东北民俗生活” 主题,如 “冬捕场景”“俄式茶炊”,采用木刻版画或拼贴工艺,营造温馨的地域氛围。

  • 餐厅 / 咖啡馆:主题可与饮食文化结合,如俄式餐厅可设计 “俄式美食”“莫斯科郊外雪景” 主题,采用彩绘或油画技法,色彩鲜艳;东北菜馆可设计 “杀猪菜制作场景”“东北大花布纹样” 主题,采用版画或拼贴工艺,传递民俗特色;咖啡馆可设计 “哈尔滨冬日咖啡馆窗外” 主题,用水彩技法表现窗外的冰雪与窗内的温暖灯光,营造惬意氛围。

  • 文旅场景适配:需兼具纪念性与便携性,主题以 “地域标志性符号” 为主,形式以 “轻量化、小型化” 为主:

  • 旅游纪念品:适合小尺寸(如 30cm×20cm)的便携装饰画,如 “圣索菲亚教堂迷你版”“雪花几何图案”,采用版画、插画等工艺,搭配轻薄的卡纸或木质边框,价格亲民,方便游客携带;可开发系列化产品,如 “哈尔滨四季”“哈尔滨地标” 系列,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 景区装饰:适合大型户外装饰画或壁画,如冰雪大世界可设计 “冰雪神话” 主题壁画,采用耐候性颜料,绘制冰雪精灵、神话人物;中央大街商铺可设计 “俄式风情” 主题的橱窗装饰画,采用透明亚克力彩绘工艺,既装饰橱窗,又不影响采光,吸引游客驻足。

  • 20250826/569385586d8a5664d555a6e2c99bf912.jpg

四、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冰雪晶体” 现代简约装饰画
某哈尔滨家居设计品牌为适配现代简约风格家居,设计了 “冰雪晶体” 系列装饰画,主题提取哈尔滨冰雪的晶体元素,目标是打造兼具地域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家居装饰。
在创意设计上,采用 “元素抽象 + 工艺创新” 方案:元素转译阶段,提取雪花的六角形晶体结构,去除自然雪花的不规则细节,用几何线条重构为 “六角形嵌套” 图案,每个六角形内部用浅蓝、白色的渐变线条表现冰雪的层次;工艺选择上,采用 “亚克力激光雕刻 + 光影效果”:材质选用透明亚克力板(厚度 5mm),通过激光雕刻技术在亚克力上刻画六角形图案与渐变线条,雕刻深度控制在 1-2mm,形成轻微的立体肌理;背面安装白色 LED 灯带,通电后灯光透过亚克力的雕刻纹路,在墙面投射出冰雪晶体的光影,模拟冰雪的通透感。
该系列装饰画尺寸分为 60cm×60cm(正方形)、80cm×50cm(长方形)两种,无框设计,适合现代简约风格的客厅、卧室墙面。上市后不仅受到哈尔滨本地消费者喜爱,还成为外地游客购买的文旅纪念品,成功实现了冰雪元素的现代简约表达。
4.2 案例二:“俄式风情街” 油画装饰画
某哈尔滨俄式餐厅为提升空间的地域氛围,定制了 “俄式风情街” 主题油画装饰画,尺寸为 180cm×100cm,安装于餐厅大堂墙面。
在创意设计上,采用 “场景还原 + 细节刻画” 方案:元素提取阶段,以哈尔滨中央大街为原型,提取俄式建筑的核心元素(穹顶、阳台、立柱、面包石路面),以及冬季的冰雪场景(雪地、冰灯、行人的冬装);主题叙事上,刻画 “中央大街冬季傍晚” 的场景:画面左侧是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中间是行人在俄式建筑下行走(有的在购买冰糖葫芦,有的在拍照),右侧是俄式咖啡馆的橱窗,橱窗内摆放着俄式面包与茶炊,天空呈现冬季傍晚的粉紫色渐变,街道两侧装饰着冰灯;工艺选择上,采用油画技法,色彩以 “蓝、白、金” 为主:用白色与浅蓝表现雪地与建筑的积雪,用金色描绘画建筑的穹顶与窗框,用粉紫、橙红表现天空的晚霞,用红、绿等鲜艳色彩表现行人的冬装,增强画面的活力与温暖感。
该装饰画安装后,成为餐厅的视觉焦点,不仅传递了哈尔滨的俄式风情,还让食客在就餐过程中感受到哈尔滨冬季的浪漫氛围,提升了餐厅的文化竞争力与客户体验。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装饰画设计的创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哈尔滨装饰画的创意根基在于地域文化,需从冰雪文化、俄式风情、民俗风情三个维度提取核心元素,避免符号化、表面化的应用;其次,元素转译需经过 “提取 - 简化 - 重构 - 升华” 的过程,将具象符号转化为适配现代审美的装饰语言,同时注重意境的传递;再次,工艺选择需与主题深度适配,冰雪主题适配透明材质与光影技法,俄式风情适配油画与描金工艺,民俗主题适配版画与拼贴工艺,让工艺成为文化表达的助力;最后,场景适配是装饰画落地的关键,需根据家居、商业、文旅场景的功能与风格,调整主题、尺寸、形式,实现 “装饰性” 与 “空间适配性” 的统一。
5.2 研究展望
未来哈尔滨装饰画设计可从三个方向进一步探索:其一,推动 “科技与艺术融合”,如融入 AR 技术,观众扫描装饰画可观看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动态视频(如冰雪大世界的冰雕制作过程、圣索菲亚教堂的历史变迁),增强互动性;其二,探索 “绿色环保设计”,采用可回收材质(如再生纸、废旧木材)制作装饰画,或利用哈尔滨冬季的天然冰、雪制作临时装饰画,响应环保理念;其三,加强 “地域文化 IP 开发”,围绕哈尔滨冰雪节、圣索菲亚教堂等 IP,开发系列化装饰画产品,结合文创衍生品(如装饰画同款冰箱贴、明信片),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推动哈尔滨地域文化的广泛传播。
哈尔滨装饰画不仅是空间装饰的器物,更是城市文化的 “视觉名片”。通过持续的创意设计与实践,相信哈尔滨装饰画将成为连接地域历史与现代生活、本土文化与外来游客的重要载体,为哈尔滨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