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安宁酒店软装中的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研究

2025-08-27 19:26:29

摘要
在酒店软装设计中,园林景观艺术品以 “自然形态与人文创意的融合” 为核心特质,成为连接酒店室内外空间、传递地域生态与文化内涵、提升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元素。本文以安宁酒店为研究对象,聚焦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展开系统研究。首先剖析园林景观艺术品在酒店软装中的核心价值,涵盖空间衔接、生态表达与文化承载;随后结合安宁 “温泉康养资源”“高原田园风光”“多民族文化” 三大地域特色,构建艺术品设计的主题框架与内容体系;进而从设计手法、材质选择、功能融合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设计策略;最后探讨园林景观艺术品在安宁酒店不同功能空间的应用路径及优化方向,旨在为安宁酒店软装设计提供实操性方案,同时推动地域特色与园林艺术在酒店空间中的创新融合。
关键词
安宁酒店;软装设计;园林景观艺术品;地域特色;康养氛围
一、引言

随着酒店行业 “生态化”“体验化” 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酒店空间的需求已从 “功能满足” 升级为 “自然亲近” 与 “文化共鸣”。软装设计作为酒店风格塑造的核心环节,而园林景观艺术品凭借 “师法自然、融入人文” 的独特属性,打破了传统室内软装的空间局限,实现了 “室内景观化、景观艺术化” 的融合效果。安宁地处云南省昆明市西郊,拥有 “天下第一汤” 的温泉资源、连片的高原田园与林地,同时聚居着汉、彝、回、白等多个民族,形成了 “康养 + 田园 + 民族” 的独特地域气质。这些资源为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将安宁的温泉肌理、田园线条、民族纹样融入酒店园林景观艺术品,既能通过自然元素营造松弛的康养氛围,又能借助文化符号传递地域记忆,帮助酒店摆脱 “同质化” 困境。因此,研究安宁酒店软装中的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20250827/2e3e986dbe44e14aa08ae57edf8263fc.jpg

二、园林景观艺术品在酒店软装中的核心价值
2.1 空间衔接价值
园林景观艺术品是打破酒店 “室内外空间割裂” 的关键纽带,能通过 “自然元素的延续性” 实现空间的柔和过渡。传统酒店软装多聚焦室内陈设,而园林景观艺术品可通过 “室内微景观”“半开放庭院艺术装置”“室外景观延伸设计” 等形式,构建 “室内 - 半开放 - 室外” 的连贯空间体系:例如在酒店大堂入口设置 “室内水景艺术装置”,与室外庭院的池塘形成 “水元素” 的呼应;在客房阳台摆放 “微型田园景观”,与远处的安宁田园风光形成视觉衔接。这种 “空间衔接” 不仅拓展了消费者的视觉边界,还能让 “自然感” 渗透到酒店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室内空间的封闭与压抑,营造出 “身处酒店,宛若栖居自然” 的体验感。
2.2 生态表达价值
园林景观艺术品以 “自然为原型”,是酒店传递生态理念、营造绿色氛围的核心载体。与传统装饰画、雕塑相比,它更注重 “活态自然与艺术创意的结合”—— 可融入真实植物、水体、山石等自然元素,通过艺术化设计呈现生态之美。在安宁酒店中,这种生态表达价值尤为突出:通过模拟安宁温泉的 “水汽氤氲” 效果设计雾森艺术装置,通过复刻高原田园的 “作物层次” 设计立体绿植墙,既能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安宁的生态特色,又能通过自然元素的 “疗愈属性” 缓解旅途疲惫,契合安宁 “康养城市” 的定位。此外,园林景观艺术品还可采用环保再生材质(如竹木、再生石材),进一步强化酒店的生态理念,吸引注重 “可持续消费” 的现代消费者。
2.3 文化承载价值

园林景观艺术品并非 “自然元素的简单复刻”,而是 “地域文化的艺术转译”—— 它能将抽象的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景观形态,让消费者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安宁的 “温泉文化”“民族文化”“田园文化” 均可通过园林景观艺术品实现表达:例如将彝族的 “火焰纹样” 融入水景装置的灯光设计,将回族的 “几何纹样” 转化为庭院铺装的艺术图案,将温泉的 “泉眼肌理” 复刻为景观雕塑的表面纹理。这种 “自然形态 + 文化符号” 的融合,让园林景观艺术品成为 “可观赏、可触摸、可感知” 的文化载体,避免了文化表达的 “生硬说教”,实现了 “润物细无声” 的文化传递效果。

20250827/0511ca805e3a343816badcad3c3ab6e0.jpg

三、结合安宁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艺术品主题框架
3.1 主题一:温泉康养 —— 传递安宁的 “疗愈气质”
安宁温泉被誉为 “天下第一汤”,“温泉康养” 是其最核心的地域符号,也是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的核心主题。该主题的内容体系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 “温泉形态艺术化”,聚焦温泉的 “水、汽、泉眼、石” 等核心元素,通过艺术装置呈现其特质 —— 例如用透明亚克力管模拟温泉泉眼的 “涌泉” 效果,搭配暖黄色灯光,设计成 “泉眼艺术灯”;用雾化装置模拟温泉的 “水汽”,结合不锈钢框架与绿植,打造 “雾森绿植装置”;二是 “康养意境营造”,将温泉的 “松弛、疗愈” 氛围转化为景观形态 —— 例如在庭院设计 “环形汤池坐凳”,以天然石材复刻温泉池的弧形轮廓,表面雕刻水波纹路,消费者可坐靠休憩,感受 “宛若泡汤” 的松弛感;在室内设计 “水纹投影景观墙”,通过动态投影模拟温泉水波纹的流动,搭配轻柔的流水声,营造沉浸式康养氛围;三是 “温泉文化符号提取”,将安宁温泉的历史典故(如 “杨升庵题字”)、传统汤池形制转化为景观元素 —— 例如用金属锻造 “天下第一汤” 书法造型的景观标识,放置在酒店入口;用石材复刻传统 “八卦汤池” 的轮廓,作为庭院铺装的艺术图案。
3.2 主题二:田园生态 —— 展现安宁的 “自然之美”
安宁拥有连片的高原田园、林地与湖泊,“田园生态” 是其最具辨识度的自然符号,可让酒店空间充满 “乡土诗意”。该主题的内容体系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 “田园形态复刻”,聚焦田园的 “作物、田埂、农具、水系” 等元素,通过艺术化设计呈现 —— 例如用竹木搭建 “微型田园景观架”,分层种植小麦、水稻、蔬菜等本地作物,搭配微型水车与小水渠,复刻安宁田园的 “田埂水系” 格局;用金属与石材结合,设计 “农具艺术雕塑”,将锄头、镰刀、簸箕等农具的形态简化,打造兼具实用性(如坐凳、花架)与艺术性的装置;二是 “田园意境延伸”,将田园的 “四季变化、光影流转” 转化为景观艺术 —— 例如在室内设计 “四季田园绿植墙”,分层种植常绿植物与季节性花卉,模拟安宁田园的 “春绿、夏茂、秋黄、冬静”;在庭院设计 “田埂步道景观”,以青石铺就蜿蜒的 “田埂” 路径,两侧种植本地杂草与野花,还原田园的野趣与自然。
3.3 主题三:民族融合 —— 彰显安宁的 “人文温度”

安宁是多民族聚居地,彝、回、白、汉等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 “民族风情”,“民族融合” 主题的园林景观艺术品可让酒店空间更具 “人文烟火气”。该主题的内容体系可分为三个维度:一是 “民族纹样艺术化”,提取各民族的核心纹样(彝族的火焰纹、回族的几何纹、白族的扎染纹),融入景观设计 —— 例如将彝族火焰纹转化为金属镂空花架,种植三角梅等本地花卉;将白族扎染纹通过激光雕刻,复刻在石材坐凳的表面;将回族几何纹转化为庭院铺装的拼花图案,用不同颜色的石材拼接呈现;二是 “民族生活场景再现”,将各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如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白族三月街)转化为景观雕塑 —— 例如用玻璃钢制作 “彝族火把舞” 人物雕塑,搭配火焰造型的灯光;在庭院设计 “民族共享庭院”,以圆形布局复刻回族 “聚礼” 的空间形态,中央设置圆形水景,周围摆放各民族特色的石凳与花架;三是 “民族材质运用”,采用各民族传统工艺的材质(彝族的竹木、白族的石材、回族的金属),打造景观艺术品 —— 例如用白族传统石雕工艺制作 “蝴蝶泉” 主题水景;用彝族竹木编织工艺制作 “竹编景观灯罩”,搭配暖光灯泡,营造温馨氛围。

20250827/8cdf2b847a6b38269207b7b209a50335.jpg

四、安宁酒店园林景观艺术品的设计策略
4.1 设计手法:自然与艺术融合,兼顾 “生态感” 与 “创意性”
园林景观艺术品的设计需遵循 “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的原则,平衡 “生态真实感” 与 “艺术创意性”,避免两种极端:一是过度追求 “自然复刻” 导致设计粗糙,缺乏艺术感;二是过度强调 “创意” 导致脱离地域特色,失去生态温度。具体而言,对于 “温泉康养” 主题,可采用 “写实 + 抽象” 结合的手法 —— 温泉泉眼、水波纹等核心元素采用写实形态(如石材复刻泉眼肌理),背景与辅助元素采用抽象设计(如亚克力管的几何排列);对于 “田园生态” 主题,可采用 “微缩 + 放大” 结合的手法 —— 微型田园景观架微缩复刻田园格局,农具雕塑则放大农具的局部形态(如将镰刀的弧线放大为景观坐凳的轮廓);对于 “民族融合” 主题,可采用 “纹样提取 + 形态重构” 的手法 —— 提取民族纹样的核心线条(如彝族火焰纹的曲线),重构为现代景观装置的造型(如金属花架的轮廓)。例如,设计 “田园花架” 时,以安宁田埂的 “蜿蜒线条” 为原型,用钢材放大复刻该线条作为花架的主梁,两侧种植藤蔓植物,既保留田园的自然感,又具备现代艺术的简约感。
4.2 材质选择:本土与环保兼顾,适配 “地域感” 与 “耐久性”
材质选择需满足三个核心需求:一是 “地域适配性”,优先选用安宁本土材质,增强 “在地感”;二是 “环保可持续性”,契合生态主题;三是 “功能耐久性”,适应酒店高频使用与户外环境(如风雨、紫外线)。具体而言,户外庭院的景观艺术品可选用安宁本地石材(如石灰岩、砂岩)、竹木(本地楠竹、松木)—— 石材耐磨、抗风雨,适合制作坐凳、铺装、雕塑底座;竹木生态环保,适合制作花架、景观灯罩,但需经过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室内景观艺术品可选用透明亚克力、不锈钢、环保涂料 —— 亚克力透光性好,适合制作温泉泉眼装置与水纹灯;不锈钢耐腐蚀性强,适合制作金属花架与雕塑;环保涂料(如水性漆)可用于竹木、金属表面的上色,避免污染。例如,设计 “温泉雾森装置” 时,主体框架采用本地竹木(经过防腐处理),雾化管采用食品级亚克力,灯光组件采用防水不锈钢外壳,既适配温泉的潮湿环境,又通过本土竹木传递地域感。
4.3 功能融合:观赏与实用统一,提升 “体验感” 与 “性价比”

园林景观艺术品需打破 “纯装饰” 的定位,实现 “观赏功能” 与 “实用功能” 的融合,既提升消费者体验,又优化酒店成本。具体可从三个方向切入:一是 “景观与休憩功能融合”,将景观装置设计为可使用的休憩设施 —— 例如将 “温泉泉眼雕塑” 的底座设计为圆形坐凳;将 “田园农具雕塑” 的镰刀弧线设计为靠背,手柄设计为扶手,形成 “农具坐凳”;二是 “景观与照明功能融合”,将景观装置与灯光结合 —— 例如将 “民族纹样金属架” 设计为景观灯,在金属架内部嵌入 LED 灯带,夜晚点亮时,纹样投影在地面或墙面,形成 “纹样光影”;将 “微型田园景观架” 的顶部设计为太阳能路灯,白天吸收太阳能,夜晚为步道照明;三是 “景观与种植功能融合”,将景观装置设计为种植载体 —— 例如将 “民族纹样花架” 的镂空处设计为花盆托架,种植本地花卉;将 “田埂景观步道” 的两侧设计为花槽,种植野花与杂草,既保留田园野趣,又减少杂草清理成本。例如,设计 “彝族火焰纹景观装置” 时,以金属锻造火焰纹的轮廓作为主体框架,框架内部嵌入多层花盆,种植三角梅(花色与火焰纹呼应),底部设计为坐凳,顶部嵌入 LED 灯,实现 “观赏 + 种植 + 休憩 + 照明” 四重功能。

20250827/1882037b59bea014276e3e7d235e140c.jpg

五、安宁酒店园林景观艺术品的应用路径与优化方向
5.1 不同空间的应用路径
5.1.1 入口与大堂:以 “核心主题 + 标志性装置” 打造第一印象
入口与大堂是酒店的 “门面”,园林景观艺术品需聚焦 “温泉康养” 或 “田园生态” 核心主题,通过标志性装置传递地域特色。在酒店入口,可设计 “温泉泉眼景观标识”—— 以本地石材搭建圆形底座,复刻温泉泉眼的轮廓,内部嵌入亚克力涌泉装置与暖光灯光,顶部放置金属 “天下第一汤” 书法造型,消费者步入酒店即可感受到温泉氛围;在大堂中央,可设计 “田园生态装置”—— 用竹木搭建高 3 米的 “微型田园景观架”,分层种植本地作物,搭配微型水车与雾化装置,模拟田园的 “水、作物、雾” 元素,周围摆放石材坐凳,形成 “大堂田园休憩区”;在大堂墙面,可设计 “水纹投影景观墙”,通过动态投影模拟温泉水波纹,搭配轻柔的流水声,营造沉浸式康养氛围。
5.1.2 客房与阳台:以 “细分主题 + 微型景观” 提升居住体验
客房是消费者的私密休憩空间,园林景观艺术品需聚焦 “温馨、松弛” 的氛围,以微型景观为主。标准间可选择 “温泉康养” 细分主题 —— 在窗台设计 “微型泉眼景观”,用透明玻璃容器模拟温泉池,内部放置鹅卵石与小型涌泉装置,搭配暖光小灯,夜晚点亮时宛若 “室内汤池”;在阳台摆放 “竹木花架”,种植绿萝、吊兰等耐阴植物,花架侧面雕刻水波纹路,呼应温泉主题。大床房可选择 “田园生态” 细分主题 —— 在床头墙面设计 “田园绿植墙”,用木质框架搭建 1.2 米 ×0.8 米的立体绿植架,种植小麦、薄荷等小型作物,搭配微型农具装饰(如迷你镰刀挂件);在阳台设计 “田埂坐凳”,以本地石材复刻田埂的弧形,表面雕刻作物纹样,消费者可坐靠观景,感受田园松弛感。套房可选择 “民族融合” 细分主题 —— 在客厅设计 “民族纹样景观灯”,以彝族火焰纹为原型,用金属与竹木结合制作灯罩,内部嵌入暖光 LED 灯;在露台设计 “民族共享小庭院”,以圆形石材铺装复刻回族 “聚礼” 空间,中央设置小型水景,周围摆放白族石雕坐凳与彝族竹编花架。
5.1.3 庭院与餐厅:以 “主题融合 + 场景化设计” 增强体验感

庭院与餐厅是酒店的 “公共互动空间”,园林景观艺术品需注重 “场景化” 与 “互动性”。庭院可设计 “温泉田园复合景观”—— 围绕中心水景(模拟温泉池),打造环形 “田埂步道”,步道两侧种植本地作物,设置 “农具艺术坐凳”“雾森绿植装置”,消费者可沿步道散步,感受 “温泉 + 田园” 的融合氛围;在庭院角落设计 “民族文化景观区”,摆放彝族火把舞雕塑、白族石雕水景,搭配民族音乐播放装置,增强文化体验。餐厅可设计 “田园主题用餐区”—— 天花板悬挂 “竹编田园景观灯”,灯上雕刻作物纹样,灯光透过竹编投射出 “田园光影”;墙面设计 “微型田园绿植墙”,种植可食用香草(如薄荷、罗勒),消费者用餐时可采摘点缀菜品;餐桌采用本地石材制作,表面雕刻民族几何纹样,既传递地域特色,又便于清洁。

20250827/a5c8fbc8fc734b9aadee8c30273186e5.jpg

5.2 优化方向
5.2.1 加强与本土设计师合作,提升 “在地性” 与 “文化深度”
为避免园林景观艺术品陷入 “通用化” 设计,安宁酒店应加强与安宁本土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农业专家的合作。本土设计师对安宁的温泉肌理、田园格局、民族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能挖掘小众且精准的设计素材 —— 例如邀请本地石雕艺人参与温泉石材装置的创作,确保泉眼肌理的 “原汁原味”;邀请彝族刺绣传承人参与民族纹样的提取,确保纹样的文化准确性;邀请农业专家指导微型田园景观的作物选择,确保作物符合安宁的气候与田园特色。此外,可与云南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合作,开展 “安宁酒店景观设计工作坊”,鼓励学生围绕地域特色创作,为酒店注入新鲜创意。
5.2.2 结合智能技术,增强 “互动性” 与 “动态体验”
借助智能技术可让园林景观艺术品从 “静态观赏” 升级为 “动态互动”,提升消费者参与感。例如,在 “温泉水纹投影墙” 中融入手势识别技术,消费者挥手即可改变水波纹的流动方向与速度;在 “田园景观架” 中安装传感器,当消费者走近时,微型水车自动转动、雾化装置开启,模拟 “有人劳作时的田园动态”;在 “民族纹样景观灯” 中融入语音控制技术,消费者说出民族名称(如 “彝族”“白族”),灯光即可切换为对应民族纹样的投影。此外,可在景观艺术品旁设置 “文化解说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观看短视频,了解艺术品背后的地域文化故事(如温泉的历史、民族纹样的寓意),实现 “观赏 + 学习” 的双重体验。
5.2.3 建立维护与更新机制,保障 “耐久性” 与 “新鲜感”
园林景观艺术品需定期维护,尤其是融入植物、水体的装置,需建立完善的维护制度:一是 “日常维护”,安排专人定期检查植物生长情况(浇水、修剪、补种)、水体清洁情况(换水、过滤)、设备运行情况(灯光、雾化装置、传感器),确保景观效果持续;二是 “季节性更新”,结合安宁的四季变化调整景观元素 —— 春季在田园景观中补种油菜花、桃花,夏季增加雾化装置的运行频率,秋季更换为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冬季在民族景观区增加火把造型的装饰;三是 “周期性翻新”,每 2-3 年对竹木、金属材质的艺术品进行防腐处理或局部更换,每 5 年对大型景观装置(如大堂田园架、入口泉眼标识)进行设计优化,结合消费者反馈调整形态或功能,保持艺术品的 “新鲜感” 与 “吸引力”。
六、结论
在安宁酒店软装设计中,园林景观艺术品是连接 “自然生态” 与 “地域文化” 的核心载体。通过构建 “温泉康养”“田园生态”“民族融合” 三大主题框架,采用 “自然与艺术融合” 的设计手法、“本土与环保兼顾” 的材质选择、“观赏与实用统一” 的功能融合策略,以及针对入口大堂、客房阳台、庭院餐厅的差异化应用路径,能让园林景观艺术品与安宁酒店空间完美融合,既传递安宁的 “疗愈气质” 与 “自然之美”,又彰显其 “人文温度”。同时,通过加强与本土设计师合作、结合智能技术、建立维护更新机制等优化方向,可进一步提升艺术品的在地性、互动性与耐久性,推动安宁酒店软装设计摆脱 “同质化” 困境,形成 “自然康养 + 地域文化” 的独特品牌形象。未来,随着消费者对 “生态体验”“文化沉浸” 需求的不断升级,安宁酒店园林景观艺术品设计还需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小众素材,创新 “自然元素 + 现代技术” 的融合方式,为消费者打造更具松弛感、更富情感共鸣的酒店空间,同时推动园林艺术在 “酒店康养” 领域的创新应用。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