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九江酒店软装中室内木雕艺术品创意设计研究

2025-08-31 07:34:42

摘要
在文旅融合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酒店软装已从单纯的空间装饰转向地域文化传播与情感体验营造。九江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庐山山水、长江航运、白鹿洞书院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木雕艺术品凭借其自然温润的材质质感、可塑造的艺术形态,成为酒店软装中传递九江地域文化的理想载体。本文以九江酒店软装为研究对象,聚焦室内木雕艺术品创意设计,结合九江多元文化内涵与酒店功能需求,探讨木雕艺术品的设计原则、核心主题类型、实践实施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九江酒店软装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助力酒店打造具有文化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的空间环境,推动九江地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传播。
关键词
九江酒店;软装设计;木雕艺术品;地域文化;创意设计
一、引言
随着旅游消费从 “功能满足型” 向 “文化体验型” 转变,游客对酒店的期待不再局限于住宿功能,更希望在酒店空间中感受目的地的文化魅力,获得深度的情感共鸣。软装设计作为酒店文化表达的核心手段,其艺术载体的选择与创意设计直接决定酒店的品牌调性与市场竞争力。九江地处赣北,襟江带湖,集山水之秀、人文之韵于一体 —— 庐山的奇秀风光、长江的壮阔气势、白鹿洞书院的千年文脉、鄱阳湖的湿地生态,共同构成了九江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系。木雕艺术品作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体,既拥有木材天然的纹理与温度,能与九江温润的地域气质相契合,又可通过浮雕、圆雕、镂空等工艺,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态,适配酒店不同功能空间的装饰需求。将木雕艺术品与九江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创意设计,既能提升酒店的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又能让游客在入住过程中沉浸式感受九江 “山水之城、文化之邦” 的独特魅力,实现酒店与地域文化的共生发展。因此,研究九江酒店软装中室内木雕艺术品创意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二、九江酒店软装室内木雕艺术品设计原则
(一)地域文化溯源原则
九江酒店室内木雕艺术品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地域文化,设计需以九江多元文化为源头,从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民俗风情中提取设计元素,实现文化与艺术的深度绑定。一方面,可提取具象的自然与人文符号,如将庐山的奇峰怪石、云海松涛,长江的航船帆影、波涛纹理,白鹿洞书院的飞檐斗拱、古籍书页,鄱阳湖的候鸟形态、芦苇荡肌理融入木雕的造型与纹理设计,让艺术品直观呈现九江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可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民俗内涵,如以庐山白鹿洞书院的讲学场景、长江航运的码头记忆、鄱阳湖渔民的劳作生活为题材,设计叙事性木雕作品,让游客通过艺术品感受九江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生活气息。例如,在酒店大堂设计一组展现 “庐山云雾茶制作工艺” 的木雕浮雕,通过人物动态与场景还原,生动呈现采茶、制茶的全过程,既凸显九江茶文化特色,又赋予木雕故事性与教育意义,让游客直观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二)材质特性赋能原则
木材的天然特性是木雕艺术品设计的重要依据,需充分发挥其纹理独特、质感温润、可塑性强、环保可持续的优势,同时通过工艺处理强化其艺术表现力,实现材质与文化表达的适配。在质感呈现上,利用木材天然的纹理与色泽,打造与九江山水文化、书院文化相契合的温润氛围,如选择胡桃木、香樟木等纹理清晰的木材,通过打磨、上蜡等工艺保留木材的原始质感,让木雕作品呈现自然古朴的气质;在造型设计上,借助木材良好的可塑性,打造多样的艺术形态,如采用镂空工艺制作 “庐山云海” 主题木雕挂件,通过层层镂空模拟云海的缥缈质感;采用圆雕工艺制作 “鄱阳湖候鸟” 摆件,通过立体造型展现候鸟的灵动姿态;在环保特性利用上,可选用九江本地木材(如杉木、松木)或回收木材制作木雕,减少运输成本与资源消耗,同时木材的环保属性适配酒店室内环境,避免对游客健康造成影响,符合绿色酒店的发展理念。此外,木材的隔热、隔音特性可间接提升酒店空间的舒适度,如在客房墙面安装木雕装饰板,既能美化空间,又能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三)空间功能协同原则
酒店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需求与氛围定位不同,木雕艺术品设计需与空间功能协同,实现艺术装饰与实用功能的统一。酒店大堂作为接待与形象展示空间,人流量大,木雕需具备标志性与引导性,可设计大型落地式或墙面式木雕作品,如以九江地标 “锁江楼” 为原型的大型圆雕,搭配灯光效果,成为大堂视觉焦点,同时需考虑木雕与前台、休息区的空间布局协调,避免阻碍交通流线;客房作为私密休息空间,木雕需营造温馨、静谧的氛围,宜选择小型摆件式或壁挂式木雕,如床头柜上的 “迷你庐山” 木雕摆件、墙面的 “长江波纹” 木雕挂饰,造型简约、色彩柔和,避免过度装饰影响休息;餐厅作为餐饮体验空间,木雕可与饮食文化结合,如设计以九江特色美食(如庐山石鸡、鄱阳湖银鱼)为原型的微型木雕摆件,或悬挂以 “渔民捕鱼” 为题材的木雕浮雕,既美化空间,又呼应餐饮主题,同时需考虑木雕的清洁便利性,选择光滑表面处理,避免积灰或油污附着,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三、九江酒店软装室内木雕艺术品核心主题类型
(一)庐山山水主题
庐山作为九江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以 “奇、秀、险、雄” 闻名于世,“庐山山水” 主题的木雕艺术品,可通过艺术化的造型与纹理,展现庐山的自然之美,满足游客对山水意境的追求。设计上可围绕庐山的核心景观展开,如以 “三叠泉瀑布”“含鄱口日出”“如琴湖风光” 为题材,利用木材的纹理与工艺特性,还原庐山的灵动与壮阔。例如,在酒店大堂墙面设计一幅大型 “庐山云海” 木雕壁画,采用多层浮雕工艺,通过木材的深浅雕刻模拟云海的层次与流动感,搭配暖黄色灯光,营造 “云海茫茫绕庐山” 的意境;在客房阳台摆放 “庐山松” 主题木雕摆件,选用纹理扭曲的木材,通过圆雕工艺展现松树苍劲挺拔的姿态,让游客在休息时感受庐山的生机与坚韧;在酒店茶室设计 “庐山云雾茶” 主题木雕茶具托盘,托盘表面雕刻茶田、茶树纹理,既实用又具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品茶过程中沉浸式感受庐山茶文化。
(二)书院人文主题
九江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承载着千年的儒家文化底蕴,“书院人文” 主题的木雕艺术品,可通过简约、雅致的设计语言,传递书院文化的书香气息与人文精神,适配高端文化酒店或精品民宿的定位。设计上可提取书院文化的核心元素,如古籍、笔墨、匾额、楹联、园林景观等,融入木雕造型。例如,在酒店大堂接待区设计一组 “书院讲学” 木雕群雕,展现古代学者授课、弟子听讲的场景,人物造型生动、服饰古朴,让游客直观感受书院的人文氛围;在客房书房区域摆放 “笔墨纸砚” 主题木雕摆件,以微型木雕还原毛笔、砚台、书籍的形态,搭配实木书桌,营造 “书香满室” 的阅读氛围;在酒店走廊墙面悬挂 “书院楹联” 木雕挂饰,将白鹿洞书院的经典楹联(如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雕刻于木板上,字体采用传统书法样式,让游客在行走过程中感受书院的文化底蕴。此外,可将书院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如设计 “抽象书卷” 木雕装饰,以扭曲、叠加的木板模拟书籍翻阅的动态,让木雕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
(三)长江航运主题
九江作为长江沿岸重要港口城市,长江航运文化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 主题的木雕艺术品,可通过写实或写意的设计手法,展现长江航运的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吸引对航运文化、城市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设计上可围绕长江航运的核心元素,如航船、码头、灯塔、船桨、波涛等,展开创意设计。例如,在酒店大堂入口设计一座 “长江航船” 大型木雕,以传统木船为原型,采用镂空与浮雕结合的工艺,还原船身的细节与船舱的结构,搭配蓝色灯光模拟江水,营造 “航船破浪前行” 的视觉效果;在酒店餐厅墙面制作 “九江码头往事” 木雕浮雕,展现旧时码头搬运货物、渔民交易的热闹场景,人物与场景细节丰富,让游客感受长江航运的历史变迁;在酒店商务楼层走廊悬挂 “船桨与波涛” 主题木雕挂件,以船桨造型为基础,雕刻波浪纹理,象征长江航运的活力,适配商务客群对简约、大气风格的需求。此外,可设计互动式长江航运主题木雕,如在木雕旁设置小型显示屏,播放九江长江航运的历史影像与现代发展现状,让文化传播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
四、九江酒店软装室内木雕艺术品实施路径
(一)文化调研与主题定位
实施前期需深入挖掘九江地域文化资源,结合酒店定位明确木雕艺术品的主题方向。首先,开展文化调研,组建专业调研团队,走访庐山风景名胜区、白鹿洞书院、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鄱阳湖湿地等场所,收集山水文化、书院文化、航运文化、民俗文化的相关资料,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筛选适合融入木雕设计的元素;其次,分析酒店定位与目标客群,文化主题酒店可侧重 “书院人文” 主题,突出文化内涵;度假酒店可选择 “庐山山水” 主题,营造自然氛围;商务酒店则适合 “长江航运” 主题,展现城市活力;最后,结合调研结果与酒店需求,确定木雕艺术品的主题核心、造型风格、材质选择与空间布局,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避免与其他酒店同质化,确保木雕具有独特的文化辨识度。
(二)设计创作与材质落地
主题确定后,进入设计创作与材质落地阶段,需兼顾艺术创意与材质特性,确保木雕作品既符合文化表达,又具备实用价值。首先,组建专业设计团队,成员包括文化学者、木雕设计师、木材工艺师,文化学者负责把控文化准确性,木雕设计师负责创意与造型设计,木材工艺师负责确保设计方案适配木材材质与制作工艺;其次,进行方案设计,绘制木雕的造型草图、尺寸标注、工艺处理说明、安装位置示意图,同时制作缩小模型进行测试,验证造型的可行性与视觉效果,如测试木雕的结构稳定性、纹理与主题的契合度;再次,选择具备木雕制作资质的厂家或手工艺人进行生产,优先选择九江本地木雕工坊,既能保证工艺的地域特色,又能降低成本,生产过程中设计师需全程监督,确保木材材质符合环保标准(如无甲醛超标)、工艺达标(如雕刻精细、表面光滑),同时根据酒店空间实际尺寸调整木雕比例,避免与空间不协调;最后,现场安装调试,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木雕的固定方式(如落地、壁挂、悬挂),搭配灯光、绿植、织物等软装元素,优化木雕与空间的融合度,如为木雕搭配暖白色灯光,强化木材的温润质感,确保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三)运营维护与文化延伸
木雕艺术品落地后,需建立完善的运营维护机制,并延伸其文化价值,实现从 “装饰摆件” 到 “文化载体” 的转变。在维护方面,制定定期维护计划:每周用干软布擦拭木雕表面,去除灰尘,避免使用湿布或腐蚀性清洁剂,防止木材受潮或变形;每季度检查木雕的固定结构,防止松动脱落,同时对木雕表面进行打蜡保养,保持木材的光泽与质感;每年根据木材特性进行针对性维护,如对易开裂的木材进行防潮处理,对易虫蛀的木材进行防虫处理,延长木雕使用寿命。在文化延伸方面,围绕木雕开展主题活动,如举办 “九江木雕文化与地域特色” 分享会,邀请木雕工艺师讲解制作工艺,文化学者分享木雕背后的地域文化故事;组织游客参与 “迷你木雕 DIY” 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专业指导下制作简易九江特色木雕(如迷你庐山、小航船),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将木雕与酒店文创产品结合,开发以木雕为原型的迷你摆件、书签、挂件等文创品,在酒店大堂售卖,让游客将 “九江记忆” 带回家,同时提升酒店的品牌传播力与经济效益。
五、九江酒店软装室内木雕艺术品发展趋势
(一)科技赋能互动体验
未来九江酒店室内木雕艺术品将进一步融入科技元素,打破传统静态观赏模式,实现互动体验升级。一方面,可引入 AR 技术,游客通过手机扫描木雕,即可在屏幕上看到动态的文化场景,如扫描 “庐山山水” 木雕,可观看 3D 动画还原庐山四季景色变化;扫描 “书院讲学” 木雕,可听到虚拟学者讲解经典文献,增强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设计智能感应木雕,通过红外感应、声音感应技术,让木雕产生动态反馈,如游客靠近 “长江航船” 木雕时,船帆缓慢转动,同时播放长江水流声与航船汽笛声,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航运文化;在亲子客房设计 “互动候鸟” 木雕,儿童触摸木雕不同部位,木雕会发出候鸟鸣叫音效,增加亲子互动乐趣。
(二)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 “双碳” 目标与绿色消费理念下,木雕艺术品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从材质选用到工艺制作全程贯彻绿色理念。一是材质环保化,优先选用九江本地可再生木材(如杉木、松木)或回收木材(如旧船木、老建筑木材)制作木雕,减少原生木材消耗,同时木材的天然属性可降低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保障酒店室内环境安全;二是工艺低碳化,推广手工雕刻与机械辅助结合的低碳工艺,减少电能消耗,避免使用高污染的油漆与黏合剂,采用天然蜂蜡、植物染料等环保材料进行表面处理;三是循环利用化,设计模块化木雕,当酒店需要更新软装时,可拆解木雕模块,重新组合成新造型,或回收木材重新加工,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将 “长江航船” 木雕拆解后,重新组合成 “鄱阳湖候鸟” 木雕,实现 “一雕多用”,既降低成本,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跨界融合与创新表达
木雕艺术品将进一步与其他艺术形式、产业领域跨界融合,拓展文化表达维度与实用价值。例如,与陶瓷艺术跨界,在木雕底座嵌入九江本地陶瓷部件(如德化瓷、景德镇瓷),实现木材与陶瓷的材质碰撞,同时融合两种地域文化;与非遗技艺跨界,结合九江剪纸、竹编技艺,在木雕表面雕刻剪纸纹样,或用竹编材料搭配木雕,丰富艺术层次;与文旅产业跨界,将木雕与九江旅游路线结合,如在木雕上标注庐山、白鹿洞书院等景点的游览信息,引导游客前往参观,实现酒店与地方文旅的联动发展;与酒店服务跨界,将木雕设计为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的家具,如木雕造型的茶几、书架、灯具,既美化空间,又提升使用价值,实现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六、结论
九江酒店软装中室内木雕艺术品创意设计,是地域文化与现代艺术、材质特性与空间功能的有机结合。设计需遵循地域文化溯源、材质特性赋能、空间功能协同的原则,围绕庐山山水、书院人文、长江航运三大核心主题,通过文化调研与主题定位、设计创作与材质落地、运营维护与文化延伸的实施路径,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木雕作品。未来,随着科技赋能互动体验、绿色环保理念深化、跨界融合创新表达,九江酒店室内木雕艺术品将进一步突破传统局限,成为传递九江地域文化、提升酒店竞争力、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九江 “山水文化名城” 品牌的当代传播注入新活力,同时为国内其他文化名城的酒店软装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