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摆件凝虎林:酒店软装里的乌苏里江韵、珍宝岛红魂与湿地灵趣

2025-09-23 14:43:50

     在黑龙江虎林,乌苏里江的水波载着渔船的剪影,珍宝岛的草木藏着峥嵘记忆,兴凯湖湿地的芦苇摇着水鸟的踪迹,北大荒的黑土地里还留着农耕的踏实。当地酒店的软装摆件,便从这些“江、岛、湿地、黑土”交织的地域记忆里采撷灵感,用老木的沧桑、陶土的质朴、金属的温润,将渔船的轮廓、红星的符号、芦苇的形态凝成立体风物。每一件摆件都不止是空间点缀,更是能触摸的“虎林记忆切片”,让客人在触碰间,读懂这片土地“江养灵韵、红铸精神、土孕生机”的独特气质。

一、乌苏里江韵:摆件里的渔舟唱晚与水波柔情

       乌苏里江是虎林的“界江名片”,江面上的渔船、岸边的渔网、水里的江鱼,藏着“渔舟唱晚”的烟火气。摆件设计以江景为魂,用老木、陶土与金属复刻渔船的质朴、水波的灵动,让江风的气息在空间里流淌。

1.大堂的“乌苏里渔歌”装置

        酒店大堂中央的落地摆件《江舟映水》,像把乌苏里江的黄昏“搬”进室内,用层次分明的材质还原江上风情:主体造型:用虎林本地老松木雕刻“微型渔船”,船体保留天然的水蚀纹路与虫蛀痕迹,船身刻着“乌苏里江”隶书字样,船舷两侧挂着“迷你渔网”(细棉线编织,网眼间嵌着小颗“陶土江鱼”);渔船下方用“深蓝色钢化玻璃”做“水面底座”,玻璃表面做“水波纹磨砂处理”,倒映着渔船的影子,模拟江面上的倒影效果,灵动又真实。 细节点睛:渔船旁立着“木质灯柱”,灯柱复刻“乌苏里江航标灯”造型,顶部是“红色玻璃灯罩”,灯罩内藏着LED灯,夜晚亮起时像江上的航标,暖黄的光映在玻璃底座上,像夕阳洒在江面的碎金;底座边缘散落着“天然鹅卵石”(从乌苏里江岸捡来,带青苔痕迹),石头上嵌着“微型芦苇穗”(干花材质,喷银漆),像江边的水草,质朴又有地域感。 客房窗台的小型摆件则是“江鱼微缩”:用胡桃木做成长方形底座,表面雕刻“乌苏里江水波纹”;底座中央卧着“黄铜江鱼”(鱼身刻着鳞片纹路,鱼眼用红玛瑙点缀),鱼旁摆着“小束干芦苇”,木的温、铜的亮与芦苇的柔,像从江岸边拾来的风物,小巧又有故事

二、珍宝岛红魂:摆件里的峥嵘记忆与精神传承

       珍宝岛是虎林的“红色地标”,岛上的哨所、军用器物、红星符号,藏着“保家卫国”的厚重记忆。摆件设计以红色文化为魂,用老木、铁皮与复古金属复刻红色元素,让峥嵘岁月的温度在空间里沉淀。 

1.餐厅的“珍宝记忆”系列摆件 

       酒店餐厅的餐边柜与桌面摆件《岛上年华》,聚焦珍宝岛的红色印记,用复古材质传递历史厚重感:餐边柜摆件:用“老铁皮”打造“微型珍宝岛哨所模型”,铁皮表面做“锈迹处理”,模拟风吹日晒的岁月痕迹;哨所的“瞭望塔”上插着“迷你五星红旗”(丝绸材质),塔旁立着“陶土哨兵雕像”(穿着简化版军装,姿态挺拔);哨所下方用“青灰色水泥”做“岛礁底座”,底座刻着“珍宝岛”三个字,字缝里嵌着“红色琉璃颗粒”,像岛上的红土,庄重又醒目。 桌面摆件:用“复古军用饭盒”(黄铜材质,复刻60年代军用饭盒造型)做花器,饭盒内插着“干枝梅”(红色,象征坚韧)与“尤加利叶”,干花的沉静与金属的硬朗形成对比;饭盒旁摆着“微型军用望远镜”(黄铜材质,可转动镜筒),望远镜上刻着“珍宝岛”简笔画,客人用餐时可随手把玩,感受红色记忆的鲜活。 走廊的壁挂摆件则是“红星映江”:用“木质相框”(做旧处理,像老照片框)做底,框内用“红色亚克力板”切割出“五角星”与“渔船”的组合造型,五角星边缘嵌着细铜丝,铜丝上挂着“小颗红玛瑙”,像红星映在江面上的光,简洁又有精神内核。

20250923/b0bd5be3012c38430c11af5713a3fbf5.jpg

三、兴凯湖湿地:摆件里的芦苇轻摇与水鸟栖居

        兴凯湖湿地是虎林的“生态绿肺”,无边的芦苇荡、栖息的水鸟、清澈的浅滩,藏着“自然共生”的灵趣。摆件设计以湿地为魂,用竹编、陶土与水晶复刻芦苇的轻盈、水鸟的灵动,让湿地的清新在空间里绽放。

1.中庭的“湿地苇语”雕塑群

        酒店中庭的景观摆件《兴凯湖印象》,由三组小型摆件组成,共同营造湿地的静谧氛围:第一组“苇间水鸟”:用“竹编芦苇丛”(细竹篾编织,表面喷浅灰漆,模拟芦苇的银白质感)做主体,芦苇间立着“陶土水鸟”(灰鹤造型,表面做哑光处理,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啄食,有的展翅欲飞);水鸟脚下用“浅蓝色树脂”浇筑“浅滩”,树脂内嵌着“小颗水晶”,像浅滩里的水珠,阳光照射时折射出细碎光泽。 - **第二组“荷间鱼影”:用“透明玻璃碗”(碗身刻着“兴凯湖”字样)做容器,碗内注清水,水中沉着“陶土荷叶”与“黄铜小鱼”,荷叶的纹路清晰可辨,小鱼悬浮在水中,像在荷叶间游动;碗口边缘搭着“干荷花”(保留花茎与莲蓬,莲蓬孔洞里嵌着“小灯珠”),夜晚亮起时,灯光透过清水映在桌面,像湿地夜晚的萤火。 - **第三组“湿地小景”**:用“老木托盘”(复刻湿地木栈道的老木)做底座,托盘内铺“绿色苔藓”(仿真材质),苔藓间嵌着“微型芦苇丛”(竹编材质)与“陶土青蛙”,青蛙表面涂着青釉,釉面做“冰裂纹”处理,像湿地里的老蛙,拙朴又传神。

四、北大荒农情:摆件里的黑土丰收与农耕踏实

       虎林是“北大荒粮仓”的一部分,黑土地里的大豆、玉米、水稻,藏着“春种秋收”的农耕诗意。摆件设计以黑土农耕为魂,用陶土、老木与麻绳复刻作物的形态、农具的质朴,让黑土地的烟火气在空间里停留。

1.茶室的“黑土丰登”摆件

      酒店茶室的角落摆件《农语时光》,聚焦北大荒的农耕细节,用乡土材质传递丰收暖意: 主体摆件**:用“粗陶烧制谷仓”(圆柱形,表面刻着“大豆”“玉米”“水稻”的简笔画)做容器,谷仓顶部是“竹编盖子”,打开后能看见里面填充的“仿真谷粒”(浅黄泡沫颗粒模拟大豆,深黄模拟玉米);谷仓旁立着“迷你木制农具”(犁、耙、镰刀,用老榆木雕刻,表面做旧处理),农具旁摆着“陶土马铃薯”(虎林特色作物,表面刻着薯皮纹路),像从黑土地里刚收获的作物。 - **搭配细节**:谷仓下方用“黑陶托盘”(模拟黑土地质感)做底座,托盘表面刻着“北大荒”三个字;底座旁放着“麻绳编织花篮”,花篮内插着“干麦穗”与“绿色蕨类”,麻绳的粗粝与麦穗的柔软,像农耕生活的踏实与温暖。

20250923/091bdd5cafd5d512c866951d37d8d727.jpg

摆件里的虎林:多元记忆的共生

     虎林酒店的软装摆件最动人之处,在于让“乌苏里江的灵动”“珍宝岛的庄重”“湿地的清新”“黑土的踏实”自然交融。大堂的“江舟”摆件旁,立着“红星”壁挂,江的柔与红的刚形成对比;餐厅的“哨所”模型对面,摆着“湿地水鸟”,红色的厚重与自然的鲜活相映成趣;茶室的“谷仓”旁,放着“江鱼”小摆件,农耕的踏实与江景的灵动碰撞出独特的地域韵味。 当客人触摸“渔船”的老木,会想起乌苏里江的江风;凝视“哨所”的铁皮,会感受珍宝岛的精神;摆弄“水鸟”的陶土,会触摸到湿地的清新。这些摆件就像“虎林的风物钥匙”,打开了这片土地的记忆——有江的灵、红的魂、湿的韵、土的根,共同构成了虎林最动人的模样。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