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灯映双城:黑龙江双城酒店软装灯具里的黑土稻浪、俄式韵与红色光痕

2025-09-23 08:19:21

      在黑龙江双城(哈尔滨市双城区),拉林河的流水滋养着万亩黑土稻田,俄式木刻楞的雕花窗棂藏着异域温情,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的青砖留着峥嵘记忆,老城区的糖蒜铺子飘着市井暖香。当地酒店的软装灯具,便从这些“农耕烟火、俄式风情与红色底蕴”交织的地域记忆里采撷灵感,用老木的沧桑、金属的温润、玻璃的通透,将稻穗的曲线、俄式茶炊的轮廓、红色印记的纹样凝进灯的造型与光晕。每一盏灯都不止是照明,更是能触摸的“双城记忆光影”,让客人在明暗流转间,读懂这片土地“黑土养韵、俄风融情、红魂铸魂”的独特气质。  

一、黑土稻浪:灯具里的农耕岁月与丰收暖意  

       双城是“哈尔滨粮仓”,拉林河畔的黑土地孕育着四季稻浪,春秧的新绿、夏穗的饱满、秋收的金黄,藏着“春种秋收”的农耕诗意。灯具设计以黑土农耕为魂,用木材、陶土与金属复刻稻穗的形态、农具的质朴,让黑土地的烟火气在光影中流淌。  

1.大堂的“稻浪鎏金”主灯  

       酒店大堂的核心吊灯《拉林稻语》,像把拉林河畔的稻田“悬”在了空中,用自然材质还原农耕场景的厚重与鲜活:   - 灯架用双城本地老榆木打造“田垄曲线”主框架,木材保留天然的树结与水蚀纹路,表面涂着半透明木蜡油,露出深棕的木纹;主框架上横向延伸出数十根“稻杆造型黄铜条”,每根铜条顶端用镀金铜丝缠绕成“饱满稻穗”,金与铜的光泽交织,像阳光照射下翻涌的金色稻浪,铜条的冷硬与木材的温润形成刚柔对比。   - 灯罩是多层“陶土稻穗剪影”:用浅棕色粗陶烧制出半透明的“稻穗轮廓”,陶土表面故意做“颗粒肌理”,模拟稻壳的粗糙质感;陶土灯罩内侧衬着米白色棉纸,灯光透过时,陶土的剪影投在墙面与地面,像风吹稻浪时的起伏阴影,朦胧又温暖;部分灯罩还嵌着“稻壳标本”,摸上去能感受到细碎的稻壳纹路,仿佛带着黑土的清香。   - 底座藏着“农耕细节”:用青灰色陶土打造“黑土地田垄”造型基座,陶土表面刻着“拉林河”“寒地黑土”等字样,字缝里嵌着细小的“微型农具模型”——陶土材质的犁、耙、镰刀,表面做旧处理,犁头的“磨损痕迹”、镰刀的“刀刃弧度”都复刻真实农具;基座边缘散落着几颗“天然河卵石”(拉林河捡来的石头),石头上还嵌着微型LED灯珠,灯光从石缝漏出,像田垄间的零星萤火。   客房走廊的壁灯则是“稻穗窗景”:用胡桃木做成长方形“窗框”,框内雕刻“稻田水波纹”;窗框中间嵌着磨砂玻璃,玻璃上用墨色手绘“拉林河稻田”小景——河水的波纹、稻浪的起伏、岸边的稻草人,灯光透过时,画面的阴影在墙面投出淡淡的轮廓,像从农家窗户里望见的田野。

20250923/7044ddff6e49559aaa230a63f914c2e8.jpg  

二、俄式韵致:灯具里的木刻楞影与茶炊温情  

        双城受哈尔滨俄式文化浸润,留存着不少俄式建筑元素——木刻楞的原木肌理、俄式茶炊的圆润线条、雕花窗棂的精致纹样,藏着“异域小院”的浪漫与烟火。灯具设计以俄式风情为魂,用木材、金属与玻璃复刻俄式器物的质感,让异域温情在光影中绽放。  

1.餐厅的“茶炊流光”灯组  

       酒店餐厅的组合灯具《俄式庭院》,用俄式茶炊与木刻楞元素,勾勒出异域的温馨氛围:   - 主体灯架用哑光白铜打造“俄式茶炊”造型——外层是“茶炊壶身”环形框架,表面雕刻“俄式卷草纹”与“花卉图案”,纹路的凹凸处做“做旧处理”,模拟老茶炊的温润包浆;内层嵌套着三个“小茶炊灯罩”,每个灯罩都是缩小版的“俄式铜茶炊”,壶嘴、壶把的细节清晰可辨,灯罩内的LED灯可调节色温,冷光时像铜茶炊的金属反光,暖光时像茶炊里沸腾的热气,柔和又有烟火气。   - 辅助灯具是“木刻楞窗景灯”:用松木拼接成“俄式木刻楞墙面”造型的壁灯,木材保留天然的“原木拼接缝”与“树结”,复刻木刻楞建筑的质朴肌理;壁灯中间嵌着磨砂玻璃,玻璃上用激光雕刻“俄式庭院小景”——木刻楞小屋、铁艺栅栏、开着蔷薇的花架,灯光透过时,玻璃的剪影投在墙面,像从木刻楞窗户里望见的庭院,清新又浪漫。   - 细节藏着“俄式生活”:灯架下方悬挂着“微型俄式器物”——铜制小勺子、玻璃小酒杯、布艺小餐巾(印着俄文花纹),每个小物件都嵌着微型LED灯珠,灯光亮起时,小物件在风中轻轻晃动,光影在桌面投出细碎的“光斑”,像俄式家庭餐厅里的温馨场景。   咖啡厅的吊灯则聚焦“俄式花窗”:用黑色金属条拼接成“俄式雕花窗棂”造型,窗棂中间嵌着彩色玻璃(浅蓝、浅粉、乳白),玻璃上印着“俄式花卉图案”;灯光透过彩色玻璃,在桌面投出斑斓的“花窗光影”,像阳光透过俄式建筑的雕花窗,满是异域浪漫。

20250923/ee1c4b20da4ed6ce738f2ededa3f94f7.jpg  

三、红色光痕:灯具里的峥嵘记忆与温暖传承  

        双城是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所在地,红色文化是这片土地的“精神底色”——青砖建筑的庄重、军用器物的硬朗、五角星的符号,藏着“峥嵘岁月”的厚重与温暖。灯具设计以红色记忆为魂,用老木、铁皮与复古金属复刻红色元素,让红色精神在光影中传承。  

1.走廊的“红色印记”壁灯  

       酒店走廊的壁灯《战地荣光》,将红色元素与实用照明结合,既庄重又不失温度:   - 灯架用老榆木打造“指挥部门窗”造型,木材保留天然的“虫蛀痕迹”与“磨损纹路”,复刻老建筑的沧桑质感;木架表面雕刻“五角星”与“军用绑带纹”,五角星的中心嵌着“红色琉璃片”,灯光透过时,琉璃片透出淡淡的红光,像战地的信号灯,庄重又醒目。   - 灯罩是“铁皮军用水壶”造型:用哑光铁皮打造缩小版的“军用水壶”,壶身印着“第四野战军”字样与“军用编号”,表面做“做旧处理”,模拟水壶的氧化痕迹;水壶的“壶嘴”处留着开口,灯光从壶嘴与壶身的缝隙漏出,暖黄的光柔和不刺眼,像战地夜晚的篝火,温暖又有力量。   - 底座藏着“岁月细节”:用青灰色水泥打造“青砖墙面”造型基座,水泥表面刻着“革命标语”(简化的“艰苦奋斗”字样),基座边缘嵌着“微型军用望远镜”模型(黄铜材质),望远镜的镜片用透明玻璃制作,灯光透过镜片时,在墙面投出“十字准星”的淡影,像战地观察时的视角,细节里藏着红色记忆。   会议室的吊灯则是“红色徽章”造型:用红色亚克力与黄铜打造“五角星徽章”灯架,徽章表面雕刻“麦穗纹”与“齿轮纹”,象征“工农团结”;徽章中间嵌着圆形灯罩,灯罩内的LED灯发出暖红光,灯光亮起时,徽章的影子投在天花板,庄重又有仪式感。  

光影里的双城:多元记忆的共生  

       双城酒店的软装灯具最动人之处,在于让“黑土的质朴”“俄式的浪漫”“红色的庄重”自然交融。大堂的“稻浪鎏金”灯旁,立着“俄式茶炊”灯柱,木的温润与金属的璀璨在灯光下和解;餐厅的“俄式花窗”灯对面,挂着“红色印记”壁灯,异域的浪漫与红色的厚重在暖光中相映成趣;走廊的“红色水壶”灯旁,摆着“稻穗窗景”灯,红色的庄重与农耕的质朴碰撞出独特的地域韵味。   当客人抬头看大堂的“稻浪”灯,会想起拉林河畔的丰收;触摸餐厅的“茶炊”灯,会感受俄式庭院的温情;走过走廊的“红色”灯,会触摸到峥嵘岁月的厚重。这些灯具就像“双城的光影密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灯光与肌理中,读懂这片土地的故事——有黑土孕育的烟火,有俄风带来的浪漫,有红色传承的精神,共同构成了双城最动人的模样。  

20250923/e0a6d97127e8be493a17ee0c513274cd.jpg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