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花艺赋讷河:酒店软装花艺里的黑土农韵、湿地灵影与冰雪清欢

2025-09-23 13:52:08

      在黑龙江讷河,黑土地里的马铃薯花透着乡土的清甜,尼尔基斯湖湿地的芦苇荡摇着水的温柔,冬季的雪野裹着冰晶的纯净,鄂温克族的刺绣、达斡尔族的皮艺还藏着民族的暖意。当地酒店的软装花艺,便从这些“农耕、湿地、冰雪与民族”交织的地域记忆里采撷灵感,用本土作物、湿地草木、永生花材,搭配陶土、老木、水晶花器,将马铃薯花的淡紫、芦苇的银白、雪粒的剔透凝进花艺造型。每一处花艺都不止是空间点缀,更是能触摸的“讷河记忆切片”,让客人在花香间,读懂这片土地“黑土孕丰、湿地养灵、冰雪藏韵”的独特气质。

一、黑土农韵:花艺里的作物芬芳与丰收暖意

       讷河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黑土地里还长着大豆、玉米、向日葵,春时的马铃薯花、夏时的大豆枝、秋时的玉米叶,藏着“农耕岁月的踏实”。花艺设计以本土作物为魂,用农作物茎秆、乡土野花搭配陶土、老木花器,让黑土地的丰收气在空间里流淌。

1.大堂的“黑土丰登”主花艺

      酒店大堂的核心花艺《薯乡秋语》,用农耕元素打造充满乡土气息的立体景观:主体花艺:用讷河老木槽(复刻农具木槽,表面留着虫蛀纹路与水蚀痕迹)做花器,木槽内铺“黑土仿真颗粒”(深褐陶土碎),模拟黑土地质感;槽内插着“本土作物枝”——淡紫色马铃薯花(原生种,小巧清新)、青绿色大豆枝(带豆荚,颗粒饱满)、金黄色玉米叶(晒干后保留韧性),搭配“乡土野花”(白色小雏菊、紫色马兰花),形成“作物+野花”的自然层次,还原田间地头的野趣。 细节点睛:木槽边缘挂着“微型陶土马铃薯模型”(浅褐陶土烧制,表面刻着薯皮纹路),模型间缠着“干麦穗”;木槽旁散落着“陶土碗状花器”,碗内插着“单支向日葵”(花盘朝着“阳光方向”)与“尤加利叶”,向日葵的金黄与陶土的质朴碰撞,像黑土地里长出的暖阳,透着丰收的踏实。 空间适配:客房窗台花艺用“粗陶小罐”(罐身刻着“讷河黑土”字样)做花器,罐内插着“大豆枝+紫色马铃薯花”,搭配“干玉米须”,小巧的造型像从农家窗台摘下的“作物小景”;餐厅餐桌花艺更简约,用“木质餐垫”衬着“小束马铃薯花+绿色蕨类”,陶土小杯盛着几颗干大豆,让客人用餐时也能触碰到黑土的气息。

二、湿地灵影:花艺里的芦苇轻摇与水光温柔

       尼尔基斯湖湿地是讷河的“生态绿肺”,芦苇、蒲棒、水烛、鸢尾花藏着“水与草的私语”。花艺设计以湿地草木为魂,用芦苇、蒲棒、水生植物搭配水晶、玻璃花器,让湿地的灵动在光影中停留。 

1.茶室的“湿地晨雾”花艺

       酒店茶室的花艺《苇影映水》,用湿地原生草木还原水畔的朦胧意境:主景花艺**:用“透明水晶花器”(六边形,模拟湿地水面的剔透)做容器,花器内注半瓶清水,水中沉着“小颗鹅卵石”(从尼尔基斯湖捡来,带水蚀纹路);花器内插着“新鲜芦苇”(保留银白苇穗)、“蒲棒”(带着淡褐花穗),搭配“永生鸢尾花”(淡蓝、淡紫,像湿地里的水生花),芦苇与蒲棒斜逸而出,花穗轻垂水面,像湿地晨雾里的草木剪影。辅助花艺:墙面壁挂用“木质相框”(复刻湿地木栈道的老木质感)做花架,框内铺“浅蓝色纱巾”(模拟水面雾气),纱巾上摆着“干芦苇枝+微型水鸟模型”(陶土材质,灰褐配色),水鸟站在芦苇旁,像湿地里栖息的水禽,灵动又安静。 - **香气巧思**:花器旁放着“芦苇香包”(用干芦苇穗混合讷河本地晒干的“马兰花”制成),微风拂过,散发淡淡的草木清香,像湿地里的自然气息,让茶室满是松弛感。

20250923/4f00eb786d263107ca3735a8b39a96ae.jpg

三、冰雪清欢:花艺里的雪苇凝霜与冰晶浪漫

       讷河的冬季是“雪与冰的世界”,雪压芦苇的银白、冰晶裹枝的剔透、雾凇的朦胧,藏着“冷冽中的温柔”。花艺设计以冰雪为魂,用永生花、干花、仿真花搭配亚克力、银饰,打造“永不凋谢”的冰雪花艺。 

1.中庭的“雪苇花境”花艺

       酒店中庭的景观花艺《雪落苇间》,用非时令花材复刻冬季湿地的纯净:主景花艺:用“透明亚克力板”切割成“冰棱造型”花架,板身做“磨砂处理”,模拟冰棱的朦胧质感,花架表面缠“银色金属丝”(模拟霜花);花架上悬挂着“永生花束”——“白色满天星”(像雪粒落在苇穗上)、“银叶菊”(像雪覆盖的叶片)、“干芦苇穗”(喷白漆,模拟雪压芦苇的质感),永生花与干芦苇交错,像冰雪中挺立的湿地草木。 地面花艺:花架下方用“白色泡沫”堆出“雪堆造型”,泡沫表面撒“荧光粉”(夜晚透出淡蓝光泽),雪堆里“种”着“仿真白桦枝”(枝干缠银色闪光带,像雾凇),枝桠间挂着“微型水晶雪粒”(透明水晶珠,模拟雪粒);雪堆旁摆着“银色金属花器”,花器内插着“干枝梅”(艳红,与白雪形成强烈对比)与“白色干莲蓬”,莲蓬孔洞里嵌“小灯珠”,夜晚亮起时像雪地里的萤火。

四、民族温情:花艺里的刺绣花影与乡土暖意

       讷河的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保留着传统工艺,刺绣的纹样、皮艺的肌理藏着民族的温度。花艺设计以民族元素为魂,用民族特色花器搭配本土花材,让民族的暖意融入花艺。

1.走廊的“民族花韵”花艺 

        酒店走廊的壁挂花艺《绣里藏花》,将民族工艺与本土草木结合: 花器设计:用“鄂温克族刺绣布艺花袋”(深蓝色粗布,绣着淡褐“驯鹿纹”“草木纹”)做花器,花袋边缘缝着“皮绳流苏”(达斡尔族传统皮艺),袋口用木杆固定,像从民族帐篷里挂出的花饰。 花材搭配:花袋内插着“小束本土野花”(白色野蔷薇、紫色马兰花)、“绿色蕨类”,搭配“干大豆枝”,野花的清新与刺绣的厚重碰撞,既保留民族特色,又不失自然野趣;花袋下方挂着“微型陶土驯鹿模型”(鄂温克族文化符号),与花艺形成“民族+自然”的呼应。

20250923/176d1b301a210e73ef7c494c34c3ab7d.jpg

花艺里的讷河:多元记忆的共生

      讷河酒店的软装花艺最动人之处,在于让“黑土的踏实”“湿地的灵动”“冰雪的纯净”“民族的暖意”自然交融。大堂的“黑土丰登”花艺旁,立着“雪苇花境”的冰晶花架,陶土的质朴与水晶的通透碰撞出层次;茶室的“湿地晨雾”对面,挂着“民族刺绣”花艺,芦苇的轻盈与布艺的厚重相映成趣。 当客人凑近“黑土花艺”闻马铃薯花的淡香,会想起田间的清风;望见“湿地花艺”的芦苇,会想起尼尔基斯湖的水波;触摸“冰雪花艺”的水晶,会感受冬季的纯净。这些花艺就像“讷河的气味密码”,打开了这片土地的记忆——有黑土的丰收、湿地的温柔、冰雪的浪漫,共同构成了讷河最动人的模样。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