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与田埂间的花境:顺义酒店软装花艺的双重叙事

2025-08-20 08:16:32

       在北京顺义,一边是首都机场的银燕划破天际,跑道的流线与航站楼的玻璃幕墙勾勒出航空枢纽的现代锋芒;另一边是潮白河的稻浪翻滚,果园的果香与田埂的野花铺展着京郊田园的温润肌理。当地酒店的软装花艺,便在这“空港的速度”与“田埂的温度”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叙事平衡。它们以航空流线为骨、以田园花草为肤,用玻璃、金属的冷冽与陶土、藤编的温暖,将飞机的羽翼、云层的流动与稻田的起伏、果园的芬芳都编织进花束与盆栽里,让每一束花、每一盆景都成为讲述顺义“一半是空港的风,一半是田埂的诗”的立体故事——这空港与田埂间的花境中,藏着怎样的双重叙事?

 一、空港活力的花艺转译:从流线到云层的光影律动  

        顺义作为“中国航空门户”,空港的速度感、科技感与流线美学早已刻入地域基因。酒店软装花艺以航空元素为灵感,用现代材质与抽象造型,让花艺带着“起飞的轻盈”与“科技的锋芒”。  

1.航空流线的“锋芒”:花艺里的机翼与跑道   

      首都机场的航站楼轮廓、飞机机翼的弧度、跑道的延伸线条,是花艺造型的直接灵感。某酒店大堂的巨型花艺装置《银燕掠空》,堪称“立体的空港图谱”:   - 主体用轻量化铝合金框架搭建出“飞机机翼”的流线型结构,框架表面做哑光处理,模拟机翼的金属质感,两端微微上翘,复刻飞机起飞时的仰角;   - 框架间隙悬挂着数百支白色“洋桔梗”与浅蓝“绣球花”,花朵修剪成整齐的“流线型花束”,像机翼划破的云层,密集却不杂乱;   - 花艺底部用渐变蓝色亚克力板铺成“跑道”造型,板上雕刻细密的“跑道标线”,灯光透过亚克力,地面投出延伸的光影,像飞机即将起飞的跑道尽头。 客房走廊的壁挂花艺则更显精巧,以“航站楼玻璃幕墙”为原型:用金属网格搭建几何框架,网格内嵌入透明玻璃管,管中插着“天堂鸟”(花型如飞鸟展翅)与“剑兰”(线条挺直如机翼骨架),玻璃管倾斜的角度模拟幕墙的倾斜线条,灯光从管中透出,光影在墙面拉出细长的“飞行轨迹”。   

2.云层与光影的“灵动”:花艺里的天空与气流   空港的天空、云层、气流变化,为花艺注入“漂浮感”与“流动性”。

      酒店中庭的悬挂花艺《云端漫行》,用透明鱼线将数百个“云朵状”花球串联悬挂:   - 花球用白色“乒乓菊”(圆形如云朵)与浅紫“勿忘我”(细碎如星点)组成,外层包裹半透明的白色纱网,模拟云层的蓬松质感;   - 花球之间点缀着银色金属“流线片”,片上雕刻气流的流线图谱,风吹过时,花球与金属片轻晃,像云层在气流中浮动;   - 顶部的灯光随时间变换色温:白天用冷白光,模拟晴空的清冷;傍晚切换为暖黄光,像夕阳穿透云层的温柔,花球的影子在地面缓缓移动,如同云朵的投影。   餐厅的桌面花艺则聚焦“舷窗视角”:用圆柱形玻璃罩(模拟飞机舷窗)做容器,罩内插着“尤加利叶”(枝叶舒展如云层)与“小苍兰”(浅蓝花瓣如天空),玻璃罩内壁贴有细碎的“银箔”,灯光照射时,银箔反射出闪烁的光点,像舷窗外的星光与云层反光。

20250820/5de71235d969204bae36aa8ef176658d.jpg

二、田埂肌理的花艺表达:从稻浪到果园的乡土温情  

      顺义的田园肌理藏在潮白河的稻田、龙湾屯的果园、北小营的菜地与乡村的野花里,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作物、花草与农具,让花艺充满“接地气的温暖”。酒店软装花艺以“乡土素材”为核心,用自然材质与随性造型,还原这份田埂间的质朴。   

1.稻田与河湾的“野趣”:花艺里的稻浪与草木   

      潮白河沿岸的稻田、芦苇荡与湿地植物,是田园花艺的“天然素材库”。酒店餐厅的餐桌花艺《稻浪晚风》,用粗陶盆(复刻农家瓦盆)做容器:   - 盆中插着束束“稻穗”(保留金黄谷粒)与“芦苇”(带着蓬松白絮),稻穗与芦苇高低错落,模拟风吹稻田的起伏弧度;   - 间隙点缀着野生的“狗尾草”与“苍耳”(顺义田埂常见杂草),甚至还放着一个小小的陶制“稻草人”模型,草帽上别着一朵“野菊”;   - 盆沿缠绕着晒干的“玉米皮”,用麻绳简单捆扎,边缘故意留些毛边,像农家随手编织的装饰,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谷物清香。   客房窗台的花艺则复刻“河湾闲景”:用老旧的木托盘(取自乡村旧物)做花架,托盘的格子里嵌着小陶罐,罐中种着“菖蒲”(潮白河湿地常见)与“薄荷”(叶片可食用,带着清凉气),托盘角落放着一枚捡自潮白河的“鹅卵石”,石上刻着简单的“水纹”,浇水时,水流顺着木托盘的纹路流淌,像河水流过田埂。   

2.果园与农舍的“烟火”:花艺里的果香与家常   

     顺义的果园(苹果、葡萄、樱桃)与农舍的庭院花草,让田园花艺多了“丰收的甜”与“生活的暖”。酒店茶室的花艺《果园秋实》,用藤编筐(农家装果篮)做容器:   - 筐中铺着旧报纸,上面摆着仿真“红苹果”“紫葡萄”模型,旁边插着“山楂枝”(挂满红果)与“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   - 筐沿斜插着几支“向日葵”(花盘饱满如笑脸),花茎上还缠着“豇豆藤”,藤上挂着两三颗仿真“嫩豇豆”,还原果园边“菜果共生”的场景;   - 筐底散落着几片“银杏叶”与“枫叶”(顺义秋季果园的标配),叶片边缘微微卷曲,像被阳光晒得干燥的模样。   走廊的壁挂花艺则聚焦“农舍窗台”:用老旧的木窗框(乡村旧窗改造)做花架,窗框的格子里嵌着小陶碗,碗中种着“指甲花”(农家常见)与“紫苏”(叶片紫红,可调味),碗边放着一个小小的“陶制水壶”模型,壶嘴朝下,仿佛刚浇过水,水滴还在陶碗边缘未干。  

20250820/bf9d14b84577de769e6f1d7d36c0e3dd.jpg

三、双重叙事的花境共生:空港与田埂在空间中的平衡之道  

      顺义酒店的花艺最动人之处,在于让“空港的现代锋芒”与“田埂的乡土温情”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像两股气流,在空间中自然交融、彼此成就,共同构筑“刚柔并济”的顺义气质。   

1.材质的“冷暖对话”   

     金属的冷硬与藤编的温暖、玻璃的通透与陶土的质朴,在花艺中形成巧妙平衡。大堂的组合花艺《空港遇田埂》中,铝合金打造的“机翼框架”线条锐利,却被藤编筐里的“稻穗与野菊”软化;玻璃管中的“剑兰”(空港元素)与陶盆里的“薄荷”(田园元素)并排摆放,冷光照射的金属与暖光烘托的草木在光影中边界模糊。   

2.场景的“动静切换”   

     公共空间的花艺侧重“空港的动”,用流线造型与悬挂设计传递速度感;私密空间则侧重“田埂的静”,用低矮盆栽与乡土素材营造松弛感。但无论哪个空间,都藏着“交叉元素”:比如大堂的空港花艺底部,用陶土小盆种着“狗尾草”(田园符号);客房的田园花艺旁,摆着玻璃材质的“小飞机模型”(空港符号),让两种气质自然过渡。   3.感官的“双重沉浸”   视觉上,空港的几何线条与田园的自然曲线交织;嗅觉上,航空花艺的清冷花香(如洋桔梗、绣球)与田园花艺的草木清香(如稻穗、薄荷)融合;触觉上,金属的冰凉、玻璃的光滑与藤编的粗糙、陶土的温润在花艺中可触可感。当客人坐在酒店的大堂吧,看着铝合金框架下的稻浪花艺,闻着洋桔梗与野菊的混合香气,指尖划过玻璃与藤编的拼接处,便在一花一叶、一冷一暖中,同时触摸到了顺义的空港与田埂。  

20250820/64a851a11c6ba88a898503ee4be7f06b.jpg

       在顺义的酒店里,花艺是“空港与田埂的对话者”。它用金属与玻璃的锋芒刻下航空枢纽的现代印记,用藤编与陶土的温暖织就田园乡野的质朴记忆,用云朵花球的轻盈呼应起飞的银燕,用稻穗芦苇的饱满承接田埂的晚风。这些花艺没有刻意的“分割线”,却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顺义的风,既有飞机划破长空的利落,也有稻浪拂过田埂的温柔;顺义的美,既有航站楼的玻璃锋芒,也有果园的果实饱满。 这便是空港与田埂间花境的真谛:花艺不止是装饰,更是顺义的“生活切片”,让每一次旅居都成为一场“在云端与泥土间穿行”的温柔旅程,读懂这片土地最本真的双重气质——一半是向天空生长的力量,一半是向大地扎根的温暖。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