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江县亳州五星级酒店的吹制玻璃艺术:当三千年药都遇上流动的时光
2025-08-26 10:59:50
作为一名深耕酒店设计领域5年的观察者,我见过太多"文化主题酒店"沦陷于符号堆砌的尴尬。直到走进亳州这家五星级酒店,才真正理解什么叫"用当代材质演绎古老灵魂"——在这里,吹制玻璃不再是冰冷的装饰物,而是成了连接药都历史与现代审美的时光隧道。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玻璃工艺品不过是流光溢彩的摆设。但亳州这家酒店的设计团队,却将这项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老工艺玩出了新高度。漫步大堂,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抽象的玻璃装置,实则是《神农本草经》中草药的立体转译——通过熔融玻璃的自然流动特性,设计师将亳芍的婀娜、亳菊的层叠凝固成永恒的艺术形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餐厅区域的《药香琉璃》系列吊灯:采用传统吹制工艺结合现代窑变技术,玻璃膏体中混入真实中药材粉末,在高温下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当灯光亮起时,投射在墙面上的不是普通的光斑,而是一幅幅动态的"本草投影",完美呼应了亳州"中华药都"的城市基因。
设计师在保留吹制玻璃核心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三项革命性创新:
金属与玻璃的共生:客房走廊的壁灯采用青铜框架嵌套手工玻璃罩,金属部分蚀刻华佗五禽戏动作图谱,玻璃部分则通过控制气泡分布模拟人体经络走向。这种"刚柔相济"的组合,暗合中医"阴阳平衡"的哲学。
智能光影系统:大堂中央的《本草光年》装置内嵌动态LED光源,可根据昼夜自动调节色温。晨间呈现药材初露的嫩绿色泽,傍晚则转为煎药时的琥珀暖光,让静态艺术品拥有"呼吸感"。
环保材料应用:所有玻璃制品均掺入20%回收古井贡酒瓶碎片,经高温重熔后形成独特的云雾状纹理。这不仅降低碳排放,更让废弃物获得艺术新生——正如中药"药渣"亦可入膳的智慧。
酒店通过吹制玻璃艺术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文化叙事:
• 大堂层:10米高的《药典长卷》玻璃浮雕墙,采用分层吹制技术。底层保留手工吹制特有的气泡纹理,象征中药的原始状态;中层通过精密控制玻璃膏流动方向,形成清晰的药材轮廓;表层则用激光雕刻现代分子结构图,完整呈现中医药从经验到科学的发展轨迹。
• 餐饮空间:包厢隔断采用紫铜掐丝珐琅与玻璃的复合工艺。当阳光穿透双层玻璃时,会在桌面投射出不断变幻的药草阴影,宛如正在进行一场"光影药膳"的烹饪实验。
• 客房区域:床头背景墙嵌入吹制玻璃制作的微型"中药柜",每个抽屉都可旋转把玩,内藏不同药材的玻璃微雕。这种互动设计让文化体验从视觉延伸到触觉维度。
亳州案例给酒店设计行业带来三点启示:
材质即语言:吹制玻璃的气泡、流动感等天然特性,与中药材的有机形态存在美学通感,这是不锈钢、亚克力等现代材料无法替代的文化适配性。
动态沉浸体验:相比静态的金属壁饰,玻璃与光线的互动能创造随时间变化的场景记忆,更符合当代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工艺跨界融合:项目成功关键在于将吹制玻璃、金属锻造、智能控制等多工种协同,正如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之道。
离店时,前台送了我一枚特制的玻璃书签——内部封存着真实的亳州道地药材标本。这个细节完美诠释了设计的最高境界:让文化可触摸、可带走、可延续。当三千年的药都智慧遇上流动的玻璃艺术,我们看见的不仅是空间装饰,更是一座城市对自身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