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市周口酒店软装设计探秘:砂岩浮雕如何演绎中原文化精髓 !
2025-08-10 11:43:02
当砂岩与刻刀相遇,千年中原文明便在酒店空间中苏醒。周口这座浸染着伏羲文化与黄河文明的历史名城,正通过酒店软装中的砂岩浮雕艺术,将大地肌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密码。
这片土地馈赠的红砂岩,以独特的矿物结晶记录着地质变迁。不同于大理石的冷峻或花岗岩的坚硬,周口本地砂岩呈现出温暖的蜜糖色泽,其多孔结构形成的自然纹理犹如黄河水冲刷的痕迹。在伍一艾软装设计的工匠手中,这种材质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既能在12厘米厚岩板上雕琢出深达8毫米的伏羲画卦立体场景,又能通过数控精雕复现弦歌台遗址的砖瓦肌理。
酒店大堂常成为砂岩艺术的展示舞台。某五星级酒店入口处长达20米的《周口往事》浮雕墙,采用分层雕刻技法:浅层刻画关帝庙檐角的螭吻神兽,中层呈现沙颍河畔的商船帆影,深层则隐现淮阳平粮台遗址的夯土城墙。当射灯照亮岩面时,砂岩中含有的云母颗粒会折射出星芒般的光晕,恍若陈楚故地的鎏金岁月。
客房走廊的《诗经·陈风》系列更见巧思。设计师将《泽陂》《东门之枌》等篇目的意境转化为浮雕图案,在砂岩表面营造出荷叶涟漪与桑林起舞的立体画面。特别采用"减地阴刻"技法,使2毫米的深浅变化就能呈现丝绸般的流动感,指尖抚过时仿佛能触碰先秦诗人的缠绵絮语。
在宴会厅主墙的《农耕图鉴》创作中,团队突破性地将砂岩与黄铜结合。砂岩雕刻的牛耕场景保留斧凿痕迹,而镶嵌的铜质农具则采用失蜡浇铸工艺,两种材质在氧化后形成红褐与青绿的色彩对话。更精妙的是隐藏在浮雕边框的感应装置,当宾客靠近时,墙面会自动投射对应农具的使用动画,实现传统雕刻与数字交互的跨界融合。
SPA区的《泥泥狗》主题互动墙则展现了另一种创新。源自淮阳庙会的非遗形象被解构成几何化的砂岩浮雕,通过控制雕刻深度在0.5-3毫米区间变化,配合可变色温灯光,使玄鸟、人面猴等图腾随着光影交替显现或隐匿,赋予古老民俗符号当代艺术表达。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