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融京味于屏,筑雅境于室:石景山区酒店软装屏风的设计表达

2025-08-18 11:44:48

       在北京西隅的石景山区,西山的层峦叠嶂与老北京的胡同烟火交织成独特的地域气质。当地酒店软装设计中,屏风不再仅是分隔空间的工具,更成为承载“京味文化”的立体载体。设计师以屏风为纸,以京韵为墨,将胡同灰墙、皇家规制、西山文脉与传统工艺融入屏间方寸,让每一面屏风都成为讲述京西故事的“移动画卷”,在功能与美学的平衡中,为酒店空间注入雅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京味元素的屏间转译:从文化符号到设计语言   

       石景山区酒店的屏风设计,始终围绕“京味”的核心基因展开,从地域人文与自然风貌中提取符号,通过艺术化转译赋予屏风鲜活的文化生命力。  

1.胡同肌理与四合意境

       老北京胡同的灰砖黛瓦、四合院的月洞门与格窗,是屏风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在某酒店大堂的主屏风《胡同记忆》中,设计师以胡桃木为框架,复刻四合院“抄手游廊”的木质结构,屏芯采用激光雕刻技术再现胡同街巷的交错肌理——斑驳的墙皮纹路、门墩的如意纹样、门楣上的砖雕雀替,甚至连墙角的爬山虎藤蔓都被细腻刻画。更妙的是局部采用半透明纱质面料,模拟胡同里阳光透过树叶的斑驳光影,微风拂过,纱面轻动,仿佛能听见胡同深处的鸽哨声。而客房内的小型屏风,则直接以四合院“月洞门”为造型,弧形框架搭配冰裂纹棂格,屏芯嵌入手绘胡同雪景图,关上屏风便将喧嚣隔绝,留下一室“庭院深深”的静谧。   

2.皇家余韵与雅趣符号 

      石景山曾是皇家园林的延伸地,皇家文化中的“规制美学”与“吉祥寓意”也被融入屏风设计。某酒店行政酒廊的屏风《瑞启西山》,以紫檀木为框,屏芯采用传统“百宝嵌”工艺:用青金石镶嵌西山轮廓,和田玉雕琢流云,红珊瑚拼贴成蝙蝠(谐音“福”)与铜钱(谐音“禄”)纹样,暗合皇家“祈福纳祥”的文化传统。屏风边缘则复刻故宫栏杆的“望柱”造型,线条庄重却不沉重,与酒廊的皮质沙发、铜制灯具形成“雅贵而不张扬”的氛围。而茶室区域的屏风更显文人雅趣,以竹编为底,手绘水墨西山图,搭配“梅兰竹菊”四君子刺绣,笔墨间透着老北京文人“寄情山水”的闲逸。   西山文脉与自然肌理   石景山区坐拥西山、八大处等自然景观,山水肌理成为屏风设计的自然灵感。酒店大堂水景旁的屏风《西山叠翠》,以浅灰色大理石为基,通过层叠拼接再现西山“群峰连绵”的形态,石材表面特意保留天然纹理,如同山间的岩石与苔藓;屏间留白处用黄铜线条勾勒出永定河的蜿蜒曲线,虚实结合间,将“山环水绕”的地理特征浓缩于屏间。另一处餐厅屏风则以“八大处古刹”为主题,用磨砂玻璃雕刻古刹飞檐与松柏剪影,灯光透过时,玻璃上的光影投射在餐桌,仿佛置身山间古寺的晨雾中,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无声而动人。 

20250818/c0724b870528b1ebba13296bc3c02054.jpg

二、材质与工艺:让屏风“说”出京味的质感   

      京味文化的厚重感,离不开对传统材质与工艺的坚守。石景山区酒店的屏风设计,通过材质的在地性选择与工艺的匠心传承,让每一面屏风都自带“时光的温度”。  

1.材质的在地性与叙事性   

      设计师优先选用与京味文化契合的材质,强化屏风的“在地基因”。木质屏风多选用北京周边的核桃木、榆木,这些木材纹理粗犷温润,经过做旧处理后,表面的包浆感恰似老北京家具的岁月痕迹;石材屏风则偏爱房山汉白玉与门头沟青石,前者细腻洁白,用于复刻皇家纹样的纯净感,后者青灰质朴,更适合表现胡同与西山的自然肌理。在材质搭配上,常以“木+石”“木+纱”“木+金属”组合,如胡同主题屏风用胡桃木框架搭配灰色亚麻纱,既保留木质的温润,又通过纱的通透弱化厚重感,契合老北京“藏露相生”的空间哲学。   

2.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   

       屏风设计不局限于对传统工艺的复刻,更注重“古技新用”。例如将非遗“雕漆”工艺用于屏芯装饰,摒弃传统繁复的缠枝纹,改用简化的胡同轮廓与西山线条,红色漆层经反复髹涂、雕刻后,形成立体的肌理感,既保留雕漆的华贵,又符合现代审美;“榫卯结构”被广泛用于屏风框架,不用一钉一胶,仅通过木构件的咬合实现稳固,甚至在连接处特意露出榫头细节,让传统工艺的智慧成为可见的设计亮点。此外,激光雕刻、3D打印等现代技术也被用于辅助创作,如将老北京门墩的纹样数字化后,精准雕刻在金属屏面上,让传统符号在现代工艺中焕发新活力。 

20250818/2296f734b4e94010406af6f45ba32382.jpg

三、屏间造境:功能与美学的共生之道   

       屏风在酒店空间中,既是“文化载体”,更是“空间魔术师”。通过巧妙的布局与设计,屏风在分隔区域、引导动线、营造氛围的同时,让京味文化自然融入旅居体验。   

1.空间的“藏与露”:功能的诗意实现   

      酒店大堂作为接待核心区,屏风常承担“第一眼印象”的重任。某酒店将大型主题屏风《京西印象》置于大堂入口与前台之间,屏风采用三段式设计,中间高两侧低,既遮挡了前台的直白视线,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节奏,又通过高低错落的造型模拟西山群峰的层次感。屏风底部留空,让自然光与视线可部分穿透,避免空间闭塞,这种“藏露结合”的处理,暗合老北京四合院“影壁”的空间智慧。客房内的屏风则更注重私密性与灵活性,折叠式屏风可随需求开合——闭合时将睡眠区与休闲区隔开,形成独立小天地;打开后靠墙而立,屏芯的京味图案又成为墙面装饰,一物多用间尽显巧思。   

2.氛围的“静与雅”:美学的沉浸营造   

       屏风通过色彩、光影与软装的呼应,为空间注入京味雅致氛围。色彩上,屏风多以木色、灰色、暗红、墨黑为主,与酒店整体软装的浅米墙面、深棕家具形成和谐过渡,如胡同主题屏风的胡桃木色,与客房的榆木书桌、棉麻抱枕质感统一,营造“老北京家居”的温暖感。光影设计更是点睛之笔:大堂屏风后的隐藏灯带向上投射,照亮屏芯的雕刻纹样,在顶面形成斑驳的光影图案;茶室屏风的磨砂玻璃在灯光下透出朦胧的西山剪影,与茶桌的青瓷茶具、案头的线香袅袅呼应,营造“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京味雅趣。 

20250818/ac3fef6c976f8b49576dccb118bf61fc.jpg

四、文化的流动:屏风成为京味体验的“第一触点”   

        对于入住酒店的客人而言,屏风是感知石景山区“京味文化”最直观的媒介。当客人走进大堂,目光会自然被《胡同记忆》屏风上的砖雕纹路吸引,仿佛触摸到老北京的街巷温度;在茶室落座,透过磨砂玻璃屏风看西山剪影,耳畔若有若无的京胡声(酒店背景音乐)响起,文化体验在屏间悄然铺展;回到客房,折叠屏风上的月洞门造型与窗外的西山远景相映成趣,让人在现代旅居空间中,仍能捕捉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京西意境。   融京味于屏,不仅是设计手法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巧思。石景山区酒店的屏风设计,让胡同的烟火、皇家的雅致、西山的灵秀都浓缩于方寸之间,既满足了现代酒店的功能需求,又让京味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融入旅居生活。当屏风在空间中静静伫立,它便不再是冰冷的装饰,而是承载记忆与情感的文化使者,让每一位客人都能在屏间光影中,读懂京西的过去与现在,感受老北京的雅致与从容。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