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灯耀粮都:富锦市酒店软装灯具里的稻浪魂、湿地韵与赫哲情

2025-10-13 11:22:51

       在黑龙江富锦,三江平原的黑土翻滚着“中国优质粳稻之乡”的金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荡栖息着候鸟的倩影,松花江的水波滋养着“北国粮都”的丰饶,赫哲族的鱼皮纹饰藏着渔猎文化的鲜活。这座“三江交汇、粮丰景美”的城市,每一寸肌理都交织着“农耕壮阔、湿地灵秀、民族鲜活”的独特气质。当地酒店的软装灯具设计,便从“粳稻农耕、湿地生态、赫哲民俗”三大文化根脉中萃取灵感,用金属的硬朗、玻璃的通透、木材的温润、布艺的柔润,将稻穗的曲线、芦苇的形态、鱼皮的纹路凝入光影造型。每一盏灯都不止是照明器物,更是能触摸的“富锦记忆光影”,让客人在明暗流转间,读懂这座城市“黑土孕金、水韵藏灵”的深层意蕴。

一、农耕壮阔:稻浪与粮囤里的粮都荣光

        富锦是“三江平原的粮仓”,万亩粳稻田的金黄、粮囤的规整、农耕工具的沧桑,藏着“春种秋收”的农耕史诗。灯具设计以粳稻文化为魂,用金属、陶土、稻壳等材质复刻农耕元素,让黑土地的丰收感在光影中沉淀。

1.大堂《稻浪金辉》主题吊灯

       酒店大堂核心吊灯《三江稻语》,以富锦粳稻丰收场景为原型,打造兼具视觉张力与乡土感的立体灯组:主体造型:用哑光金属管焊接成“波浪状稻浪灯架”,金属管表面喷涂“稻穗纹”,模拟风吹稻浪的起伏曲线;灯架共5层,每层间距30cm,从左到右呈“起伏扩散”形态,象征三江平原一望无际的稻田;每层浪尖悬挂“稻穗造型灯罩”——6个复刻稻穗(金色亚克力制成,稻粒处嵌暖黄色LED灯珠,稻芒清晰可见),4个复刻粮囤(磨砂玻璃材质,表面激光雕刻“富锦粳稻”字样与粮囤图案),灯罩高低错落,像稻田中升起的“丰收符号”。细节点睛:灯架中央立着“微型插秧机模型”,按1:50比例复刻富锦农场的现代化插秧机,机身镀铜做旧,车轮可转动;金属灯架间隙缠绕“干稻穗与麻绳”,麻绳上悬挂“迷你搪瓷缸挂件”(复刻知青所用搪瓷缸,印着“农业学大寨”字样),细节处还原农耕岁月的烟火气;灯架底部用“仿黑土地基”(深褐色树脂混合稻壳,表面覆盖仿真稻穗),基座边缘摆放“陶土粮囤小摆件”(刻有“五谷丰登”字样),强化“粮都”标识。空间适配:餐厅的餐边柜壁灯是“稻穗剪影灯”,用金属板切割成稻穗簇生的造型,中间嵌着长条状LED灯条,灯板背面刻着“富锦粳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字样,灯光亮起时,稻穗的阴影投在墙面,像丰收时节的田野图景;客房的台灯以“农耕镰造型”为灵感,灯座用老榆木复刻镰刀轮廓,表面保留木纹与使用痕迹,灯杆是“简化版木柄造型”,灯罩用粗麻布包裹,暖光透过麻布纹理,营造出农场宿舍的怀旧氛围。

20251013/ae8b27d5bc2b8dc8d1a60239e4bdff00.jpg

二、湿地灵秀:芦苇与候鸟里的水畔诗意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是“国际重要湿地”,芦苇荡的银白、候鸟的灵动、湖水的碧蓝,构成了北国最静谧的生态图景。灯具设计以湿地生态为魂,用玻璃、芦苇、树脂复刻湿地元素,让自然的灵秀在光影中流转。

1.中庭《湿地晨雾》景观灯组

      酒店中庭的落地灯组《苇荡鹤影》,以富锦湿地景观为原型,打造沉浸式自然光影场景:主体造型:用透明亚克力板切割成“芦苇荡轮廓”灯架,表面雕刻芦苇叶脉与蒲棒纹路,灯架内侧嵌着蓝白渐变LED灯条,模拟湿地湖面的水波流动;灯架高4米,宽3米,中间镂空处悬挂“候鸟造型灯罩”——采用吹制玻璃工艺制作,造型如丹顶鹤、白鹭展翅的姿态,鹤顶与鹤喙用红色玻璃,羽翼用白色磨砂玻璃,内藏细小的荧光颗粒,通电后如候鸟在光影中翱翔;灯架顶部用“芦苇秆编织框架”,保留苇秆的自然节疤,与湿地环境浑然一体。细节点睛:灯架两侧穿插“水波纹壁灯”,亚克力面板印着涟漪纹路,灯珠模拟水光反射,可变换蓝、白两色光(对应湿地的白天与黄昏);灯架底部用“蓝色钢化玻璃底座”(表面雕刻水波纹路,模拟湿地浅滩),底座角落摆放“迷你渔船模型”(按1:30比例用桦木制成,船身刻“富锦湿地”字样),渔船内放着“芦苇花束”,灵动又质朴。空间适配:茶室的吊灯是“蒲棒凝霜灯”,用白色亚克力复刻蒲棒造型,顶部嵌着暖黄色LED灯,蒲棒表面粘有细小的水晶颗粒,模拟晨露凝结的效果;走廊的壁灯则是“候鸟剪影灯”,用金属板切割成候鸟群飞的场景,背景衬蓝色亚克力板,灯光亮起时如候鸟掠过湿地湖面,静谧又充满生机。

20251013/ba6d2f0778916b10b31f4692ad72edb2.jpg

三、赫哲民俗:鱼皮与船桨里的渔猎温情

      富锦是赫哲族聚居地之一,赫哲族的鱼皮工艺、桦皮船、渔歌文化,藏着“渔猎民族”的独特智慧。灯具设计以赫哲民俗为魂,用皮革、桦木、金属复刻民俗元素,让民族的暖意在空间中延续。

1.走廊《赫哲渔韵》主题壁灯

      酒店文化走廊的壁灯《鱼皮映彩》,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为原型,打造兼具民族感与艺术感的照明装置:主体造型:用桦木打造“桦皮船轮廓灯架”,木架复刻赫哲族传统桦皮船的流线型,表面保留桦树皮的天然纹理与斑纹,船身刻着赫哲族“鱼纹”与“水波纹”;灯架中央悬挂“鱼皮造型灯罩”,用仿真鱼皮(PU材质,模拟赫哲族鱼皮工艺的质感)制成鲤鱼形态,鱼身表面烫印金色鱼纹,内藏暖黄色LED灯珠,灯光透过鱼皮,在墙面投出“鱼跃水面”的阴影;灯架底部用“仿江水基座”(蓝色树脂,表面刻船桨划水的纹路),基座旁摆放“迷你船桨模型”(桦木制成,桨身刻赫哲族文字“渔”)。 细节点:灯架边缘镶嵌“小颗贝壳模型”(树脂制成,模拟赫哲族渔猎工具上的装饰),贝壳周围绕着细麻绳(模拟渔网绳);壁灯旁搭配“鱼皮纹地灯”,用透明玻璃罩封装“迷你鱼皮鼓模型”(鼓面印鱼纹,鼓身刻赫哲族纹饰),内部嵌LED灯,灯光亮起时,鼓面的纹路在地面投出精致的阴影。空间适配:贵宾接待室的吊灯是“渔歌造型灯”,用金属框架搭建圆形结构,表面悬挂“鱼形、船桨形、渔网形灯罩”(分别用金属、玻璃、布艺制成),每个灯罩内藏LED灯,灯光亮起时如“渔猎文化符号”闪耀;客房的台灯则以“鱼皮盒造型”为灵感,灯座用桦木复刻赫哲族鱼皮盒轮廓,表面刻鱼纹,灯杆缠绕仿真渔网,灯罩用磨砂玻璃制成,暖光营造出温馨的民族氛围。

光影里的富锦:多元记忆的共生

       富锦酒店的软装灯具最动人之处,在于让“农耕的壮阔”“湿地的灵动”“赫哲的温情”自然交融。大堂的“稻浪金辉”吊灯旁,立着“湿地晨雾”的景观灯组,金属的硬朗与玻璃的通透碰撞出层次;餐厅的“稻穗剪影灯”对面,挂着“赫哲渔韵”的壁灯,农耕的烟火与民族的鲜活相映成趣。 当客人触摸“稻穗灯罩”的亚克力纹理,会想起三江平原的丰收史诗;望见“候鸟灯罩”的轮廓,会回忆起湿地的生态灵秀;凝视“鱼皮灯罩”的纹路,会体会赫哲族的民俗温情。这些灯具就像“富锦的光影密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灯光与肌理中,读懂这座城市的故事——有黑土的魂、湿地的韵、民族的情,共同构成了富锦最动人的模样。

20251013/995ffe9fd1b6e1f1b637f075bfbd086e.jpg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