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墨韵宜州・画叙酒店:软装装饰画里的山水人文与旅居诗意

2025-08-15 14:52:45

      当宜州的喀斯特山峰在晨雾中晕染成淡墨,当龙江河的碧波随清风漾起涟漪,当刘三姐的歌谣顺着山水间的光影流淌——这份独属于桂北大地的灵秀,正通过酒店软装装饰画的笔墨,在旅居空间里铺展开一场“画叙”式的文化对话。“墨韵宜州・画叙酒店”的装饰画设计,以水墨为骨、地域为魂、人文为脉,让每一幅画都成为山水的注脚、人文的旁白,最终编织出充满诗意的旅居叙事。  

一、墨染山水:让宜州肌理在画中生长        

       宜州的魂,藏在“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自然肌理里。装饰画设计以“水墨为媒”,将地域山水的原生形态转化为可触摸的视觉语言。         

       喀斯特的墨色层叠**:大堂主墙面的巨幅水墨长卷,以“高远法”勾勒宜州典型的峰丛地貌——用淡墨晕染远山的朦胧,中墨勾勒山腰的植被,焦墨点染近峰的岩石肌理,恰似清晨龙江河畔“群峰浮水”的实景;画中留白处巧妙融入龙江河的蜿蜒曲线,墨色浓淡间,再现“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坐”的宜州意境。水系的笔墨流动**:客房走廊的系列小品画,以“散点透视”捕捉龙江河的晨昏变化——晨光中的河面用浅黄调水墨晕染,似碎金浮动;暮色里的水波以浓淡墨交织,藏着“江晚正愁余”的静谧。笔墨的“流动性”与宜州水系的“灵动感”相互呼应,让游客在行走间感受山水的呼吸。  

20250815/09d4b0e908003a49b99583090edfc1bd.jpg

二、画叙人文:让刘三姐的歌谣住进画面          

       宜州的韵,离不开刘三姐的歌谣与千年人文的沉淀。装饰画以“叙事为线”,将无形的文化记忆转化为有形的画面符号,让人文故事在旅居空间里自然生长。        

       歌谣的视觉转译:餐厅墙面的装饰画系列,以“诗画同源”为理念,将刘三姐的经典歌谣融入水墨场景——《藤缠树》一曲化作“古藤绕峰”的画面,藤蔓用灵动的线条贯穿山水,暗合“树死藤生缠到死”的忠贞意象;《对歌》场景则以写意人物勾勒,三姐的剪影立于竹筏,山歌化作飘散的墨点,与对岸的山石、竹林形成“声画交融”的互动感。非遗的笔墨传承**:茶室的装饰画融入宜州彩调、壮族织锦等非遗元素,以水墨勾勒彩调服饰的飘带、织锦的纹样,用淡彩点缀民族纹样的亮色,让“硬文化”在“软笔墨”中变得温润可亲。画框选用壮族竹编工艺包裹,笔墨与非遗材质的碰撞,让人文叙事更具在地温度。  

20250815/718e5528eeff190441a484a99df0ba60.jpg

三、诗意栖居:让画境与旅居无缝相融  

      酒店的终极意义,是让游客在空间中感知“诗意的栖居”。装饰画的布局与主题设计,始终围绕“沉浸式体验”展开,让山水人文从画中走出,融入旅居的每一个细节。         

      空间的画境延伸**:大堂接待台背景墙的水墨山水与窗外真实的宜州远山形成“虚实对话”,游客抬头见画中山峰,低头望窗外真山,恍若“画里画外皆山水”;客房内的装饰画则以“小而精”的尺度呈现床头画取龙江河支流的局部景致,搭配“夜宿江边”的题字,让游客在睡前感受“江声入梦”的静谧;书桌旁的小品画绘有宜州特产沙田柚、桑蚕等风物,笔墨间藏着“烟火气”的诗意。情绪的诗意引导**:从大堂的“宏大山水”到客房的“细微风物”,装饰画的主题按“初见—沉浸—回味”的旅居情绪递进——初入酒店时,巨幅山水带来视觉冲击,建立对宜州的整体认知;入住后,人文小品画引发文化共鸣;离店前,回望餐厅墙面的“刘三姐对歌图”,让“山水记忆”与“人文感动”随笔墨沉淀为旅居的诗意余韵。  

20250815/29bcec0df85e9e100530b75a5377d678.jpg

四、结语

       墨韵晕染处,是宜州的山水肌理;画叙流转间,是人文与旅居的温柔相拥。“墨韵宜州・画叙酒店”的软装装饰画,不止是墙面的风景,更是一场“以画为桥”的文化邀约——让每一位游客在笔墨间读懂宜州的山水魂、人文韵,让旅居不再是短暂的停留,而是一场与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一次在画境中生长的诗意栖居。

20250815/cf2a0cdcc29ac13ae7efe7358754201c.jpg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