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灯耀英雄城:四平市酒店软装灯具里的红魂、粮韵与满情

2025-10-16 13:17:25

        在吉林四平,四平战役纪念馆的枪炮声镌刻着“英雄城”的红色记忆,松辽平原的黑土翻滚着“东北粮仓”的金黄,叶赫那拉城的宫墙诉说着满族的民俗温情,二龙湖的碧波荡漾着生态诗意。这座“红色热土、粮丰景美、满韵流淌”的城市,每一寸肌理都交织着“革命厚重、农耕壮阔、民族鲜活”的独特气质。当地酒店的软装灯具设计,便从“红色历史、农耕物产、满族民俗、湖景生态”四大文化根脉中萃取灵感,用金属的坚毅、木材的温润、玻璃的通透、布艺的柔润,将战旗的轮廓、稻穗的曲线、满族的纹饰、湖水的波纹凝入光影造型。每一盏灯都不止是照明器物,更是能触摸的“四平记忆光影”,让客人在明暗流转间,读懂这座城市“红铸风骨、粮蕴华章”的深层意蕴。

一、红色记忆:战旗与枪炮里的英雄之光      

         四平是“四战四平”的发生地,战役遗址的弹痕、英雄的雕像、纪念馆的文物,藏着“英雄城”的精神密码。灯具设计以红色文化为魂,用金属、石材等硬朗材质复刻革命元素,让红色精神在光影中传承。

1.大堂《英雄礼赞》主题吊灯

         酒店大堂核心吊灯《战旗映辉》,以四平战役历史为原型,打造沉浸式红色景观:主体造型:用哑光黑色金属焊接成“战旗轮廓灯架”,灯架复刻四平战役中使用的红旗形态,旗面边缘做旧处理,模拟战火洗礼的沧桑质感;旗面中央用红色亚克力板雕刻“英雄城四平”字样,内嵌暖黄色LED灯珠,通电后如战旗上的“精神烙印”;灯架下方悬挂“12盏枪炮造型灯罩”——6个复刻步枪(黄铜锻造,枪管处嵌冷白色LED灯,模拟枪口微光),6个复刻手榴弹(磨砂玻璃材质,表面激光雕刻“四战四平 1946-1948”字样),灯罩高低错落,像战场中升起的“英雄符号”。细节点睛:灯架中央立着“微型战役沙盘模型”,按1:500比例复刻四平战役关键阵地(如三道林子、塔子山),沙盘用深褐色树脂混合细沙制成,阵地间用红色LED灯条模拟“战斗路线”;金属灯架间隙缠绕“麻绳与红绸”,麻绳上悬挂“迷你搪瓷缸挂件”(复刻战士所用搪瓷缸,印着“为人民服务”),红绸象征“缅怀先烈”的敬意;灯架底部用“仿岩石基座”(灰色树脂混合碎石,表面刻“英雄永垂不朽”字样),强化红色记忆标识。空间适配:会议室的壁灯是“弹痕剪影灯”,用金属板切割成战役遗址弹痕轮廓,中间嵌着长条状LED灯条,灯板背面刻着“四战四平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字样,灯光亮起时,弹痕的阴影投在墙面,像英雄岁月的“历史印记”;客房的台灯以“军号造型”为灵感,灯座用老榆木复刻军号轮廓,表面保留木纹与使用痕迹,灯杆是“简化版号嘴造型”,灯罩用粗麻布包裹,暖光透过麻布纹理,营造出战地营房的怀旧氛围。

20251016/b07b7598416053353dbba27fa266ae22.jpg

二、农耕丰饶:稻穗与粮囤里的粮仓之光

         四平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是“东北重要商品粮基地”,万亩稻田的金黄、粮囤的规整、农耕工具的沧桑,藏着“春种秋收”的农耕史诗。灯具设计以农耕文化为魂,用陶土、实木、稻壳等材质复刻农耕元素,让黑土地的丰收感在光影中沉淀。

1.餐厅《粮都金辉》系列灯具

        酒店农耕主题餐厅的餐边柜与桌面灯具《稻浪飘香》,聚焦四平农耕特色:餐边柜吊灯“粮囤流光:用陶土烧制“迷你粮囤灯座”,粮囤表面刻“五谷丰登”字样与稻穗纹,施黄釉模拟粮食的金黄质感;粮囤顶部安装“稻穗造型灯罩”,用黄色亚克力制成稻穗,稻粒处嵌暖黄色LED灯珠,稻芒清晰可见;粮囤之间用麻绳连接,麻绳上悬挂“干玉米皮与红辣椒挂件”,还原农家晾晒作物的场景,灯光亮起时,稻穗灯罩的光影如“稻浪翻滚”,充满丰收气息。桌面摆件灯“农耕镰影:用实木打造“镰刀造型灯架”,刀身保留胡桃木的天然纹理,表面涂清漆,刀柄缠绕麻绳;刀身中央嵌长条状LED灯条,灯光透过刀身的木纹,在桌面投出“镰刀收割”的剪影;灯座用“仿黑土材质”(深褐色树脂混合稻壳,表面覆盖仿真稻穗),底座边缘摆放“陶土小粮罐”(刻有“四平玉米”“四平水稻”字样),强化“粮仓”标识。 香气巧思:灯具旁放着“谷物香薰盒”,盒内装干稻穗、玉米须与薄荷精油,散发“稻田+泥土”的清新香气,客人用餐时可闻到黑土地的丰收气息,实现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沉浸。

三、满族风情:宫墙与纹饰里的民俗之光

         四平叶赫那拉城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满族的宫墙建筑、传统纹饰、服饰元素,藏着浓郁的民族韵味。灯具设计以满族民俗为魂,用木材、金属、丝绸复刻民俗元素,让民族的暖意在空间中流转。

1.中庭《满韵流光》景观灯组

          酒店中庭的落地灯组《叶赫风情》,以满族文化为原型,打造沉浸式民俗光影场景:主体造型:用实木打造“满族宫墙轮廓灯架”,木架复刻叶赫那拉城宫墙的青砖纹理,表面涂深棕色木蜡油,宫墙顶部做镂空处理,嵌入“满族纹饰灯板”——印有满族传统的“万字纹”“云纹”,LED灯珠模拟宫灯的暖光;宫墙两侧悬挂“满族头饰造型灯罩”,用金属丝编织成满族女子的旗头轮廓,表面缠绕红色丝绸,丝绸上绣“牡丹纹”,灯罩内藏暖黄色LED灯珠,如“宫灯映墙”的雅致场景。细节点睛:灯架底部用“仿青石基座”(灰色树脂混合细沙,表面刻满族文字“吉祥如意”),基座角落摆放“迷你满族服饰模型”(按1:30比例复刻,身着旗袍、马褂,手持绢扇);宫墙灯架内侧悬挂“铜铃挂件”,铜铃刻满族纹饰,微风拂过时发出清脆声响,像满族节庆时的“礼乐之声”;灯架间隙缠绕“红色棉绳与银饰”,模拟满族红头绳与银饰的搭配,民俗风情与灯光自然交融。 空间适配:贵宾接待室的吊灯是“满族宫灯”,用实木框架搭建圆形宫灯,表面覆盖红色丝绸,丝绸上绣满族“福”字纹,宫灯顶部嵌银色金属球,底部悬挂红色流苏;走廊的壁灯则是“满族纹饰剪影灯”,用金属板切割成满族“嬷嬷人”剪影,中间嵌着LED灯条,灯光亮起时,剪影在墙面投出“民俗图景”,静谧又充满民族气息。

20251016/8d9af729a7becf17a65d80d48bb3c2f3.jpg

四、湖景生态:碧波与游船里的自然之光

          四平二龙湖是“吉林省第一大水库”,湖水的碧蓝、游船的灵动、岸边的芦苇,构成了北国最静谧的生态图景。灯具设计以湖景生态为魂,用玻璃、树脂复刻湖景元素,让自然的灵秀在光影中流淌。

1.茶室《湖光映月》主题灯具

        酒店湖景茶室的茶桌与窗台灯具《二龙听涛》,聚焦二龙湖景观:茶桌吊灯“游船映波:用实木打造“迷你游船灯架”,船身保留松木的天然纹理,表面涂清漆,船舷镶嵌仿铜铆钉,船头悬挂迷你渔网装饰;船身内部铺设蓝色渐变亚克力板,模拟湖水色泽,内嵌冷白色LED灯条,灯光透过亚克力板的波纹肌理,在茶桌投射出“湖水荡漾”的动态光影;船尾插“小束芦苇”(真实芦苇经防腐处理,芦苇秆内藏暖黄色LED灯珠),如“游船泛湖”的生动场景。窗台灯“湖岸苇影:用透明玻璃吹制“湖水造型灯罩”,灯罩内封存真实二龙湖水样与细小芦苇絮,灯座采用仿岩石陶土烧制,表面刻水波纹路;开灯后,光线透过玻璃灯罩与水样,折射出细碎光斑,宛如湖岸的“粼粼波光”;灯座旁摆放“陶土小鱼模型”(刻有“二龙湖胖头鱼”字样),增强湖景辨识度。 空间适配:茶室的壁挂灯是“水波纹壁灯”,用金属板切割成水波纹轮廓,中间嵌着蓝色LED灯条,灯光亮起时,水波纹的阴影在墙面交织,像二龙湖的“湖光倒影”;角落的落地灯是“芦苇造型灯”,用绿色亚克力制成芦苇叶片,叶片末端嵌着暖黄色LED灯珠,灯座用仿黑土材质,营造出“湖岸芦苇丛”的自然氛围。

光影里的四平:多元记忆的共生

       四平酒店的软装灯具最动人之处,在于让“红色的厚重”“农耕的壮阔”“满族的温情”“湖景的灵秀”自然交融。大堂的“战旗映辉”吊灯旁,立着“叶赫风情”的景观灯组,金属的坚毅与木材的温润碰撞出层次;餐厅的“稻浪飘香”灯具对面,挂着“弹痕剪影灯”,农耕的烟火与革命的庄重相映成趣;茶室的“游船映波”吊灯下,摆放“满族纹饰灯”,湖景的清新与民族的鲜活交织成趣。 当客人触摸“战旗灯架”的金属纹理,会想起四平战役的英雄岁月;望见“稻穗灯罩”的光泽,能感受黑土地的丰收喜悦;凝视“满族宫灯”的纹路,可体会满族的民俗温情;品读“游船灯具”的光影,会触摸到二龙湖的自然灵韵。这些灯具就像“四平的光影密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灯光与肌理中,读懂这座城市的故事——有红色的魂、农耕的韵、民族的情、湖景的根,共同构成了四平最动人的模样。

20251016/fdbd5958d80ae6369de710106819fae1.jpg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