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酒店软装灯具设计:融长白灵秀、铸民俗风华与揽边城烟火

2025-10-18 15:51:10

       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城市肌理中,“长白文脉”是千年的自然根基——长白山的林海松涛孕育生灵,图们江的碧波荡漾滋养沃土,金达莱的烂漫绽放点缀山岗,每一缕风光都藏着“北国边城”的灵秀底蕴;“朝鲜族风情”是百年的文化图腾——传统韩服的飘带摇曳雅致,伽倻琴的琴弦流淌韵律,非遗农乐的鼓点激荡活力,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民族瑰宝”的鲜活魅力;“边城烟火”是生活的生动注脚——水上市场的打糕香气萦绕街巷,西市场的银饰叮当奏响市井,民俗园的服饰剪影定格笑意,每一缕气息都载着“多元交融”的城市活力。当这三股气韵凝于酒店软装灯具,长白的清辉映着民俗的温润,边城的烟火衬着文化的深邃,连光影、造型与肌理都似在诉说“这才是延边的魂”。

一、大堂核心灯具:“延边三韵”三大装置,一眼见城市风骨

         酒店大堂挑高12米的共享空间,以“长白林海、民俗华章、边城市井”为主题打造三大核心灯具装置,从视觉焦点到氛围基底,构建延边的立体文化肖像。

1.中央吊灯装置:《金达莱映雪》——定格长白灵秀

        以长白山四季景致与朝鲜族国花金达莱为原型,融合传统灯具“灯台(deung)”形制与现代光影技术,打造直径5米、高3.5米的沉浸式吊灯,悬于大堂穹顶正下方,成为空间视觉核心: - **造型与材质**:主体采用“多层花簇式架构”,复刻朝鲜族传统灯台的“底座-灯柱-灯盏”结构——顶层为“雪花穹顶”,用磨砂亚克力打造六角雪花阵列,每片雪花边缘镶嵌细铜丝,模拟冰晶纹理;中层环绕12组“金达莱灯簇”,以拉丝黄铜搭建花茎框架,花瓣采用透光硅胶材质,内层涂刷渐变粉白釉料,还原金达莱从花苞到盛放的形态,花萼处嵌入迷你灯座;底层为“松枝底座”,用树脂复刻长白山油松枝桠,表面做仿木纹处理,枝桠间悬挂小型玻璃风铃,刻有朝鲜族传统“十长生”纹样。整体框架借鉴传统灯台可调节高度的设计逻辑,通过隐藏式金属杆实现上下微调。 - **细节与寓意**:金达莱花瓣内置暖光LED灯珠,点亮时似花朵沐雪绽放,象征“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松枝底座缠绕细麻绳,呼应朝鲜族传统编织工艺;风铃采用图们江玻璃烧制技艺,碰撞时发出清脆声响,寓意“风送佳音”。灯具材质兼顾传统与现代,黄铜与树脂的组合既保留民俗质感,又满足大型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需求。 - **光影与互动**:顶层雪花穹顶内置感应装置,随外界光线变化调节亮度,白日呈通透冰晶质感,夜晚透出清冷白光;中层花瓣灯珠可模拟“呼吸光效”,渐变明暗间似花开花落;装置旁设文化解说牌,标注“金达莱:朝鲜族国花,象征顽强生命力,是长白山初春最早绽放的花卉”。

2.墙面灯具装置:《农乐流光》——镌刻民俗记忆

         以朝鲜族农乐舞与传统乐器为灵感,结合壁灯与装置艺术,打造11米×4米的嵌入式墙面灯具,安装于大堂主背景墙,兼具装饰与文化展示功能:造型与材质:主体采用“浮雕式民俗构图”,以实木肌理为基底——左侧为“鼓乐区”,用胡桃木雕刻出长鼓、圆鼓轮廓,鼓面采用透光皮革,内部嵌入暖光射灯,鼓身雕刻传统云纹;中间是“丝竹区”,以黄铜打造伽倻琴、玄鹤琴的琴身框架,琴弦用细金属丝替代,琴身开槽嵌入线性灯条,琴头装饰亚克力材质的牡丹纹样;右侧为“舞韵区”,用透光树脂复刻农乐舞舞者剪影,裙摆处叠加多层亚克力片,内置冷光灯带,边缘镶嵌小型铜制铃铛。整体边框采用朝鲜族传统建筑的“飞檐”造型,以实木雕刻而成。 工艺与文化:胡桃木鼓身经手工打磨,保留天然木纹与触感;伽倻琴框架激光雕刻出琴弦刻度,还原乐器细节;舞者剪影参考延边民俗园的传统服饰形态,裙摆褶皱清晰可辨。装置局部嵌入透明展示盒,内置迷你农乐乐器模型与非遗传承人签名的乐谱复制品,强化文化厚重感。 光影效果:鼓乐区灯光透过皮革鼓面,在墙面投射出斑驳鼓点光影;丝竹区线性灯条点亮时,似琴弦流淌金光;舞韵区多层亚克力片在灯光作用下形成立体光影,铃铛随气流轻晃,光影随之微动。夜间暖光射灯从斜上方照射,凸显实木的温润与黄铜的光泽,与大堂的原木家具形成风格统一。

3.角落灯具装置:《市井星图》——铺展边城烟火

         以水上市场、西市场等市井场景为原型,打造7米×3米的落地式场景灯具,放置于大堂休息区旁,呼应“烟火延边”的生活气息: 造型与材质:主体采用“微缩街景式构图”,模拟市场摊位起伏布局——底层用树脂复刻青石板路面,嵌入迷你铜制路灯模型(高20厘米,复刻延吉老街道路灯样式);中层搭建3组“摊位灯组”:左侧为“打糕摊”,用实木打造摊位框架,顶部悬挂竹编灯笼(绸布灯罩印有打糕制作图案),内置暖光灯泡;中间是“银饰摊”,用透明亚克力打造柜台,内部嵌入冷光射灯,照射陈列的迷你银饰模型;右侧为“泡菜摊”,用陶土烧制泡菜缸造型灯罩,缸口缠绕麻绳,内置暖光LED灯,缸身印朝汉双语“泡菜”字样。 细节与互动:竹编灯笼采用朝鲜族传统编织技法,灯罩可拆卸清洗;银饰摊柜台内置感应装置,客人靠近时射灯自动亮起,照亮银饰纹理;泡菜缸灯具顶部设有USB充电口,兼顾装饰与实用。装置旁搭配复刻水上市场的木质座椅,椅面印有朝鲜族传统纹样,强化场景沉浸感。 氛围营造:摊位灯组采用暖光与冷光交替设计,模拟市井晨昏光影;竹编灯笼的光线透过编织缝隙,在地面投射出细密纹路,与休息区的绿植形成呼应,营造“逛市场般的温暖氛围”。

20251018/9628c0a648cd524b86b567a28976d956.jpg

二、走廊与电梯厅灯具:“延边微记”系列,细节藏地域温度

1.客房走廊、电梯厅及转角过渡空间,间隔3米设置“延边微记”系列灯具,聚焦延边的“小而美”,似从长白山麓、民俗工坊、市井街巷拾来的“文化碎片”。

         走廊壁龛灯具:《韩服剪影》——镌刻民俗韵味 采用“画框式壁龛灯具”设计,嵌入走廊墙面,单幅宽40厘米、高60厘米,以朝鲜族传统韩服为灵感: - **造型与材质**:木质画框内铺米色亚麻布,背景印刷韩服纹样拓片微缩图案,前景用透光树脂雕刻韩服剪影(分男装“则高利”与女装“契玛”两种样式),剪影内部嵌入暖光LED灯片;剪影旁搭配黄铜材质的盘扣装饰,盘扣中心镶嵌迷你亚克力珠;角落点缀干制金达莱花枝(经防腐处理),与灯具形成虚实对比。画框表面做旧处理,保留木材天然纹理,边框雕刻回纹图案。工艺与寓意:韩服剪影采用多层树脂叠加工艺,还原衣料褶皱与飘带动感,象征“朝鲜族服饰文化的雅致”;黄铜盘扣参考传统韩服盘扣样式,寓意“吉祥团圆”;整体色调以米白、赭红、浅蓝为主,复刻传统韩服的经典配色,传递“时光沉淀的美感”。 - **氛围营造**:壁龛顶部嵌入辅助射灯,灯光透过树脂剪影与干花缝隙,在墙面投射出柔和光影,与走廊的实木地板、韩服纹样地毯形成风格统一,行走间似在“翻阅延边民俗画册”。

2.电梯厅台柜灯具:《伽倻琴韵》——呼应艺术图腾

       置于电梯厅迎宾台,每组由3个高低错落的桌灯组成,融合朝鲜族乐器与传统纹样:造型与材质:高灯为“伽倻琴桌灯”,用胡桃木打造迷你琴身,琴弦用金属丝替代,琴头镶嵌亚克力装饰,琴身内置暖光灯泡,灯罩为透光纱布(印有传统云纹);中灯为“长鼓桌灯”,以黄铜打造鼓身,鼓面采用透光皮革,鼓腰处缠绕红绸带,内置可调光LED灯;低灯为“纹章小灯”,用陶瓷烧制圆形灯座,表面雕刻朝鲜族“十长生”纹样,顶部安装玻璃灯罩,印有西市场银饰常见的缠枝纹。寓意与互动:伽倻琴桌灯的琴弦可轻微拨动,触动灯光亮度调节;长鼓桌灯的红绸带可拆卸更换,适配不同季节氛围;低灯的陶瓷灯座底部印有朝汉双语祝福语,强化文化细节。三种灯具的光影形成暖光层次,黄铜与胡桃木的材质碰撞凸显“传统与雅致”。氛围营造:电梯厅顶部射灯斜射灯具,在墙面投射出琴身与鼓身的叠加轮廓,与电梯门的韩服纹样蚀刻图案形成视觉联动,呼应延边宾馆的民俗装饰风格。

3.转角绿植区灯具:《松间月语》——勾勒长白灵韵

      放置于走廊转角的绿植区,由2组落地灯与串灯组成,呼应长白山森林与图们江景致:造型与材质:主落地灯为“松枝灯”,用树脂复刻长白山油松主干,枝干缠绕铜制灯条,枝头悬挂迷你玻璃灯笼(印有雪花图案),底座为仿岩石陶瓷材质;辅落地灯为“江雾灯”,用透明亚克力打造圆柱形灯体,内部填充仿真雾凇枝条,内置冷光LED灯,底座为木质,雕刻水波纹样;绿植间缠绕细串灯,灯珠模拟“萤火虫光效”,发出微弱暖光。 细节与生态:松枝灯的树脂枝干雕刻出树皮纹理与松针细节,玻璃灯笼采用图们江传统吹制工艺;江雾灯的亚克力灯体可旋转,模拟江雾流动效果;串灯防水等级达IP65,适配绿植区潮湿环境。整体造型还原“长白山松间挂月”的诗意场景。氛围营造:松枝灯的暖光与江雾灯的冷光形成对比,似月光与松影交织;串灯的微光透过绿植叶片,在地面投射出斑驳光点,与角落的“长白植物解说牌”形成呼应,传递延边的自然之美。

20251018/f4a4f6caaf567e8cfe856fa696922a9e.jpg

三、客房灯具:“居停光韵”系列,柔化地域气息

         延边主题客房的床头、书桌、玄关等区域,以“简约雅致、文化暗藏”为原则设计灯具,将地域元素转化为休憩场景的温暖点缀。

1.床头灯具:《纹绣暖光》——藏尽民俗静谧

         采用“壁挂式双灯组合”,安装于床头两侧: 造型与材质:左侧为“纹样壁灯”,用胡桃木打造方形灯框,内部嵌入透光纱布,印有朝鲜族传统“忍冬纹”,边缘镶嵌细铜条,内置暖光LED灯;右侧为“盘扣小灯”,以黄铜打造圆形灯座,中心镶嵌亚克力材质的韩服盘扣装饰,灯罩为可调节角度的磨砂玻璃,灯座底部雕刻微型云纹。灯具开关采用触摸式设计,隐藏于木框侧面。 - **工艺与氛围**:透光纱布经手工印染,纹样清晰且富有肌理感;胡桃木灯框与床头的原木家具色调统一,黄铜盘扣与金属装饰件形成呼应;暖光灯光线柔和不刺眼,透过纱布投射出纹样光影,营造静谧的睡前氛围,传递“民俗守护下的安稳”。

2.书桌灯具:《书韵琴光》——点亮阅读时光

     采用“可调节式台灯”,放置于书桌一角:造型与材*:灯座为“迷你伽倻琴”造型,胡桃木琴身雕刻琴弦刻度,琴头装饰亚克力珠;灯杆为可折叠金属杆,表面做拉丝处理,印有朝汉双语“读书”字样;灯罩为半球形磨砂玻璃,顶部镶嵌小型铜制铃铛,内部嵌入可调光LED灯珠。灯座底部设有USB充电接口,兼顾实用性。实用与寓意:可折叠灯杆支持多角度调节,适配阅读、办公等不同场景;伽倻琴造型呼应朝鲜族音乐文化,铃铛碰撞声提醒“劳逸结合”;整体设计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与书桌上的延边文旅手册、朝鲜族文字书签形成呼应。氛围营造:暖光灯光线集中且柔和,照亮书桌的同时不干扰室内其他区域;磨砂玻璃灯罩有效避免眩光,铃铛随轻微晃动发出轻响,营造“书香与琴韵交织”的阅读氛围。

3.玄关灯具:《门庭映纹》——复刻归家暖意

      采用“悬挂式灯笼灯”,悬挂于玄关上方,搭配迷你壁灯:造型与材质:主灯为“竹编灯笼”,采用朝鲜族传统竹编工艺编织灯架,灯罩为绸布材质,印有金达莱花纹与朝汉双语“欢迎”字样,内置暖光LED灯;旁附“纹章壁灯”,用陶瓷打造圆形灯体,表面雕刻“十长生”中的“松、鹤”纹样,边缘镶嵌黄铜饰边,内置感应式灯光。细节与氛围:竹编灯笼的绸布灯罩可拆卸清洗,竹架经防腐处理,耐用性强;壁灯感应装置在客人进门时自动亮起,照亮玄关区域;暖光灯光透过竹编缝隙与纹样,在地面投射出雅致光影,与玄关处的韩服纹样地垫形成呼应,让客人进门即感受延边的民俗温情。

20251018/49cb24b8dc081b33cb741e06f38e1254.jpg

四、特色空间灯具:主题场景的文化延伸

         针对酒店餐厅、茶室、非遗体验区等特色空间,定制专属灯具,让地域气息渗透至每一处体验场景。

1.中餐厅:《食韵花光》——呼应民俗宴席

         餐厅餐桌中心摆放“花盏桌灯”,每桌1组,墙面悬挂“纹样吊灯”: 餐桌灯具:选用陶瓷打造“泡菜缸”造型灯座,表面雕刻传统缠枝纹,顶部安装透光玻璃罩,罩内放置仿真金达莱花枝,花枝内置暖光LED灯;灯座底部印有朝汉双语菜名,如“辣白菜”“打糕”等,呼应延边特色美食。墙面灯具:以黄铜为框架,雕刻朝鲜族传统“八宝纹”,内部嵌入环形灯条,灯罩为透光纱布,印有饮食相关的民俗图案(如打糕制作、米酒酿造);灯具间距按餐桌布局设置,确保每桌光线均匀。 氛围营造:暖光射灯从斜上方照射餐桌灯具,在桌面投射出花影与纹样叠加的效果;与餐厅的实木榫卯隔断、韩服纹样餐具形成风格统一,用餐时仿佛置身朝鲜族传统家宴场景。

2.民俗茶室:《茶烟琴影》——凸显文化韵味

       茶室天花板悬挂“伽倻琴吊灯”,茶桌配备“竹编桌灯”: 天花板灯具:以实木打造迷你伽倻琴造型,琴身开槽嵌入线性灯条,琴弦用细金属丝替代,琴头装饰亚克力珠,通过麻绳悬挂于天花板,呼应传统茶室的雅致氛围;多盏灯具按“品”字形排列,形成错落光影。茶桌灯具:采用双层竹编灯罩,外层为粗竹篾编织,内层为细竹丝编织,印有朝鲜族文字“茶”,灯座为陶瓷材质,雕刻水波纹样;内置暖光灯泡,光线透过竹编缝隙形成柔和光斑。 氛围营造:灯光亮度调至低档位,配合茶室的传统韩纸屏风,营造“琴茶相伴”的静谧氛围;竹编灯具的自然质感与茶香交融,让客人体验朝鲜族传统茶文化的雅致。

3.非遗体验区:《匠心流光》——展现工艺智慧

        体验区设置“民俗灯具工坊”场景,配备互动创作台与展示灯具: 场景灯具:打造1:10比例的朝鲜族传统灯具制作工坊微缩模型,包括竹编架、陶瓷窑、布艺工作台等,工坊内的迷你灯具均为可点亮的真实小灯;旁边陈列传统“灯台(deung)”复制品,以实木与黄铜打造,还原古代油灯的“底座-灯柱-灯盏”结构,旁附解说牌介绍其历史演变。互动台:提供竹篾、绸布、陶瓷胚等材料,供客人体验迷你韩服剪影灯、竹编小灯笼的制作,成品可带走留念;台上摆放非遗传承人制作的灯具样品,标注制作步骤与工艺要点。 解说与传承:场景旁设解说牌,介绍朝鲜族传统灯具的“盘式灯”“罐式灯”等类型及制作技艺;体验台配备专业指导人员,讲解竹编、布艺印染等基础技法,让客人深度感受“民俗工艺之美”。

酒店软装设计

扫描二维码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18901199715